试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 2

试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王晓艺(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及与社会关系的意识,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自我意识

前言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既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技能培训和人格塑造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及与社会关系的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特有的“专利”。自我意识的发展标志着个体心理成熟的程度,是人逐渐走向自主乃至自由的过程。而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显得十分重要。

1社会实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类自身是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能力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个体自我意识同样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和多层面的心理系统,它在个体人格结构中占有核心的位置。人生之初,并无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正是在与外界互动的实践活动中,经过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逐渐形成和发展起了完备的自我意识结构。人类和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自我意识发展与完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形式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心理系统,从其结构上看,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而这三种成分的协调和发展都与他们的生活阅历、活动范围和实践形式等密切相关。

2.1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基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比较显著的阶段,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匮乏,表现出“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分化。当大学生“主体我”高于“客体我”时,会导致自大;当“主体我”低于“客体我”时,则会导致自卑。自大或自卑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协调发展的障碍,促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协调发展,常常需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因为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以及认识和理解他人为前提的,只有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才能更加准确清楚地认识自我。

大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一个人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的。大学生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认识自我。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活动结果往往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讲课是否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推销产品的方式能否被客户认可等,都可以成为认识自身个性特点、气质能力、知识兴趣的参考对象认识自己是头脑内部加工、沉思内省的心理过程,是主观自身对客观信息反复加工的结果,但这些信息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客观真实的信息。勇于参与大学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我。

2.2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我”对“客体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核心在于能否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自我意识的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大学生自我体验比较丰富,其情绪情感一般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他们时而肯定接纳自我,时而否定排斥自我,他们需要发展稳定、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悦纳自我。大学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成功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积极快乐的情感,促进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当他们的实践成果给人们带来了益处,得到社会认可时,他们会从中看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后期、成年早期,自我意识中具有独立与依附的冲突、自我认知的冲突和自我体验的冲突,这决定了其自我控制的水平较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和养成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身临其境,加深对社会、对工作、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客观公正地看待一切,使偏激的心理得到自我调控和缓解,为自我发展确立符合社会需要的奋斗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可以使大学生的行为有章可依,便于强化他们的自制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和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意识中的理性成分,从而有利于形成自我调控能力。

3加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自我意识的完善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与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自我的活动,即主观与客观、需要与责任、动机与行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大学社会实践强调的就是自我的实践活动,将自身投入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之中去,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承担社会历史重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提升,从而获得对自身、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实现自我设计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自我奋斗与社会需要相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为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在大学社会实践中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地控制自我。

参考文献

[1]张改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87-9.

[2]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

[3]黄向真.自我价值感的功能极其对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12(2):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