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理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王丽娟

(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6.7%)、抑郁(4.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0%,对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满意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及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增加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气管插管;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161-02

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是在一个全封闭式的环境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及治疗的特殊医疗场所[1]。而气管插管则是对有通气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的主要手段。然而这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双重伤害,特别是在患者清醒时,由于声带压迫会出现暂时性的语言功能丧失,口不能言,使自身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为此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及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皆无意识障碍,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34.6±2.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以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气道湿化护理、体位护理、吸痰护理等、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状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等,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针对其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辅导方案。用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感染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的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和困惑,需要适时的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气管插管的作用及意义。

1.2.2重视无声的交流气管插管主要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属于一种外源性的侵入性操作,管道的存在容易加深局部的刺激,容易压迫到声带造成暂时性的语言功能丧失,不能正常表达与交流,其心理及生理要若无法得到满足,则更容易引起急躁心理[2]。为此我们需加强与患者间的无声的交流,首先需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清晰,灯光柔和,以降低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此外可以采用词组卡或者画片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对神智较为清醒,机械通气时间较短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或者眨眼睛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对双手能正常活动且无意识障碍患者,可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此外要注意操作时的专业性,不可慌张不安,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信任度。

1.2.3加强心理支持有研究说明[3],最佳的心理护理时间为晚上7点到9点,为此可以在这时间段安排护士及时与患者交流,以增加心理护理的效率。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疑问,鼓励患者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其疑问给予解答。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谈及治疗费用问题,采用医疗的保护性语言来善意保护患者,缓解其心理压力。对于担忧临床疗效的患者,可以列举一些以往成功的案例,增加其治疗的信心。用较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来降低患者的消极的情绪,及时捕捉患者交流的愿望,以取消其焦虑、抑郁等心理。

1.2.4音乐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爱好,让其听些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安抚患者的情绪。对情绪且病情稳定的患者挑选适合的音乐,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身体的神经肌肉,使人身心愉快,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程度进行系统评价。其中SDS与SAS量表共含20条项目,每条项目分为1~4分四个等级。量填写完成后计算20条项目的总得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标准分=总得分/80*100%。SDS与SAS总分大于等于50分则代表患者具有一定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不能填写者由发放者逐条阅读解释,患者独立作出选择,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均为有效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获得数据应用SPSS22.0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采用频数及%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6.7%)、抑郁(4.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ICU综合症主要是指在临床工作中,有不少的急危重症患者住院ICU病房,经治疗及护理后转危为安,临床有数据报道[4],约有30%~50%的ICU患者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及各种复杂先进的仪器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不安、依赖、绝望等负性情绪。ICU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对身体侵入性操作的恐惧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的不足,加上对死亡的害怕及预后的担忧,其这种负性心理尤其突出,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对治疗的效果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临床有研究说明[5],ICU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恐惧、焦虑、紧张、烦躁、愤怒、自尊心受损、抑郁等,对疾病的康复及抢救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其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入院时的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的对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重视无声沟通交流,有利于改善患者由于语言交流障碍而产生的烦躁心理;强化心理干预及情感支持,则能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及满意度;音乐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其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音乐疗法在国外已经在临床当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音乐疗法能够起到身心并调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并且对于患者的肌肉紧张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为此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及时采取音乐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缓解其负性心理。

综上所述,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及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增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艾宁.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17.

[2]李静.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6(06):156-157.

[3]梁立绍,王惠珍,李梅香.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06):140-141.

[4]谭倩.气管插管患者复苏后早期心理辅导对缓解ICU综合征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01):128-129.

[5]张璐.ICU气管插管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