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作文生命之树长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创新让作文生命之树长青

杜运师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思考与探索

江苏连云港市灌云杨集中学杜运师

参观过“根雕艺术展”的人,都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即使眼前放着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他也只能当做生活做饭的柴火,自然这个樵夫不可能成为根雕欣赏者,更不可能成为根雕大师;一位具有强烈的根雕创新意识的人会强烈驱使自己从被人弃置的数以万计的树根中发现为数极少的根雕材料,并把它雕刻成形式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当然此人会理所当然地获得“根雕艺术家”的称号。

我们中学生写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再典型的人物、事物,再优美动人的情节,再新颖的认识、观点,再有价值的科学发明、事关国计民生的新产品,他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引不起写作兴趣。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导致他时时刻刻从生活中去发现新素材,搜集整理新题材;就会导致他不断增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促进写作灵感的产生,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写作欲望;就会导致他将生活中获得的有写作价值的新人新事、新的感悟或新的认识作进一步构思并挥笔成文。

既然作文创新意识这么重要,那么,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培养自己作文的创新意识呢?

一、仿中求“创”,探索写作规律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创造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模仿也是人们学习、生活的需要,不仅初入学的儿童爱模仿,就是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成人在学习新的东西时,也都离不开模仿。自然,模仿也是写作最初常用的方式了。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新要求的文章,都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篇范文,或给学生写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并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新”这一新的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模仿--掌握--熟练--创新的过程;从模仿、掌握、熟练到创造,是练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其实,作文本质上就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是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实践证明:学好写作,如果一味满足于仿作,长而久之,势必会成为“抄袭癖”,从而走进死胡同;只有遵循“模仿--掌握--熟练--创造”这一基本规律,写作才能有活力,也才能有生命力。

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学生就可以先模仿这篇文章的创作方法去写一篇议论文,学习这篇文章结构上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论证上采用的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再结合我们现代生活,这样,中学生学习写作多在潜移默化中寻找规律,在名人名篇中受启发而不受束缚。模仿的目的就是借鉴,而不是抄袭;是创新,而不是守旧。模仿要求不仅仅为了会模仿,还应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模仿要为独立创造打基础,最终力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二、同种求“异”,拓宽写作思路

中学生作文常犯的错误就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不单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有深远根源的思维传统的问题。多少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具有很大的相似相,思维范围和内容具有严重的封闭性。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思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特别是其中心环节的求异思维。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同中求“异”,能通过已知求得未知,从旧知导出新知,从而发现新事物,创立新的思想,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作文是学生思维的反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初可以多选一些能明显从多角度阐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如《0》《路》《《失败》等等。针对这些题目,启发学生看问题要多向思维,要辩证地看问题。要训练学生勇于冲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作文不能囿于成规,作文贵在求新。当今社会,生活的多彩性,复杂性和作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鲜明性,为学生同中求“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只要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断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努力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就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来。

三、写中求“佳”,激发写作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好胜心、进取心强,这是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大优势。我们在习作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强化“阳光”刺激,淡化矫正痕迹,尽力让学生保持最佳写作竞技状态,写出佳作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从暗淡中见到阳光,从平淡中发现瑰丽;它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心态,从而爱写、想写、能写、会写。一次作文课上,我评讲了一篇比较好的学生作文,课后这个学生主动向我借一些有关作文方面的书去看,以后的作文真的是越写越好,有好几篇还登上了作文选,在他的带动下,班上有好多人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创新意识是作文的生命之树。这棵树在仿中求“创”中萌芽,在同中求“异”中成长,在写中求“佳”中结果,如果我们平时能坚持倾注极大的热情和勤奋,精心培育这棵树,必能催它绽开香气四溢、五彩缤纷的花朵,必能欣喜摘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新意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