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心理护理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

张红荃李莉

张红荃李莉(山西省介休市人民医院山西介休032000)

【关键词】心理护理改善护患关系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71-02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的最适宜的身心状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科学,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护理学模式也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由简单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体护理的特色也是通过心理护理,这不但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为病人创造一个主动接受检查、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而且能大大缩短战胜疾病的进程,从而促进病体康复。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改善护患关系打好基础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性、科学性、社会性很强的科学,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达到这个目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好心理学知识和应用方法,明确心理活动在疾病与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克服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心理障碍,保持稳定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和耐心去影响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掌握新入院患者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病人正常的心理需要,就是人心理状态与环境条件相互协调。每个患者入院都是带着身体的病痛和焦虑的心情来到医院,但在住院期间,看到和蔼可亲的护士,舒适的休息环境,热心的病友,心情自然也舒畅了,病也仿佛好了一半。病人的这种感受已说明环境的好坏,可以稳定病人的心境,改善护患关系。

2.2对于新入院的病人,护士除热情接待外,还要向病室全体人员介绍,请大家相互关照,这样新来的病人较快地从陌生和孤独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每一位病人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诊疗。

2.3护士接受新入院患者,除了诊疗、介绍各项有关制度外,还应认真地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使他们感到有所属。在需要反映病情时,能及时找到医生和护士并得以解决。这对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治疗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拉近护患关系

针对目前招聘护士多,处理问题及操作技术能力差的特点,我们首先强调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高度责任心,就是能严格遵循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细致的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医嘱等各种日常护理工作,能够掌握病人的病情状态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病人做实事[1]。护理管理者挑选技术水平高的护士为病人做第一次护理操作,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护患关系。

4坚持尊重、理解、关怀的原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4.1尊重患者,就是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任何患者,都希望得到尊重。患者正常的心理就是住院后尽早地被医生、护士了解,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从而得到较好的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对病人的权利涵义和内容都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精心地护理和优质护理,来实现病人的权利。

4.2在住院期间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仅要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而且要满足病人的安全需要、适应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安抚的需要、信息的需要、尊重的需要。[2]

由于护患之间有了心理沟通,通过交往,了解病人的心理要求;通过护理工作者的关心、体贴,帮助患者解除心理上的负担,消除恐惧;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了解到病人的真实病情和心理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揭示疾病的本质,对治疗和护理大有裨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陈泳,沈吉梅.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3,10(19):70

[2]张月明.应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改善护患关系[J].护理研究,2005,19(6B):11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