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观察参数在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状况中的效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观察参数在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状况中的效用分析

黄燕王群立

黄燕王群立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观察参数在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状况中的效用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患者在停止呕血、黑便减少后,进行持续6d的护理参数观察,于第三天、第六天进行胃镜检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结果:在上消道出血患者停止呕血之后的第三天,绝大部分患者出血症状参数仍然表现异常;第六天时,大部分患者出血护理观察参数恢复到正常,少数患者表现了持续的肠鸣音异常(>10次/min)与网织红细胞值升高,大便潜血与胃镜检查提示出血未停止。结论:对上消道出血患者持续进行护理观察中,在脉率、血压、体征症状以及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容积等均恢复到正常时,持续的肠鸣音异常(>10次/min)以及网织细胞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上消道仍然出血的主要参数。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观察参数;肠鸣音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69-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通常起病急、进展快、病况复杂,临床应给予积极止血、明确起病原因、对症治疗。在急性处理后,患者出血控制情况是下步临床治疗的依据[1]。因而,如何通过参数观察来准确评估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状况,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对本科室收治的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参数采取回顾性汇总分析,以为准确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42.6±7.3)岁;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患者32例,急性胃炎患者15例,肝硬化患者14例,胆道系统疾病患者5例,胰腺疾病患者1例。67例患者在急性入院后,都积极给予止血,包括药物止血或者胃镜止血等。

1.2观察方法

患者在停止呕血、排出黑便减少后,进行持续6d观察并详细记录护理参数;患者于第三天、第六天进行胃镜检查与大便潜血检测。

1.3观察参数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率等;观察患者出血症状表现,如肠鸣音高亢、头晕、口渴、血尿素氮(BUN)升高;血常规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网织红细胞数目(Rtc)等。

2.结果

2.1患者在停止呕血以及黑便减少之后第三天、第六天的护理参数观察结果见表。

由表1可见:在67例患者无呕血以及黑便减少之后持续6天的护理观察中,第三天有3例患者血常规参数RBC、Hb、HCT、Rtc均恢复到正常值,而其余64例患者血常规参数均显示异常,67例患者的其他护理观察参数均显示异常;持续观察的第六天,仍然有3例患者表现出血症状(观察参数均显示异常者),有64例患者头晕以及口渴症状消失,RBC、Hb、HCT、血压达标,另外在此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脉率异常,有4例BUN异常,有5例Rtc异常。

表患者停止呕血以及黑便减少以后第三天、第六天的护理参数观察结果

注:*<4.0为女性患者;#<0.4为女性患者

2.2持续脉率异常与出血表现的关系

在连续6天的护理观察中,脉率持续表现异常(100~118)者5例,其中有2例还伴有异常肠鸣音(>10次/min)以及Rtc异常(>90×109/L),这2例患者的大便潜血检测呈阳性,在胃镜的检查中发现仍然有少量的出血。其他脉率异常的3例患者的大便潜血检测呈阴性,在胃镜检查中也未发现出血迹象。

2.3持续肠鸣音异常(>10次/min)与出血表现的关系

在持续6d肠鸣音异常的6例患者中,同时还存在脉率以及Rtc升高。在胃镜检查中发现有少量的出血以及大便潜血检测呈阳性

2.4持续Rtc异常与出血表现的关系

持续6天Rtc参数异常患者有8例,异常范围在(90~100)×109/L,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存在异常肠鸣音、异常脉率,大便潜血检测呈阳性。其他5例患者仅单纯性的Rtc值上升,大便潜血检测呈阳性。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紧急止血处理后,患者呕血会停止,而肠道内的淤血通常需由大便排出,排黑便现象会持续2~3d[2-3]。因而,在患者停止呕血以及排出黑便的次数减少下,临床护理采取持续的出血参数观察,对监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状况非常重要。从本组护理观察结果中显示:(1)血常规中RBC、Hb、HCT参数值恢复到正常,仍不能判定出血停止,仅可判定患者出血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在本组67例护理观察患者中,第三天有3例患者的RBC、Hb、HCT参数值达标,但是在大便潜血检测结果中均呈阳性,而胃镜检查中发现还存在出血表现,出血表现较急性期有明显改状善。(2)脉率加快不能作为上消化道出血未停止的判定参数。本组有5例患者持续6d脉率异常(100~118)次/min,有2例同时存在肠鸣音异常(>10次/min)以及Rrc水平值升高的患者,大便潜血、胃镜检查证实出血未停止,其他3例脉率异常患者证实出血停止。经分析,这3例患者脉率异常与情绪紧张、过往心率快有密切关联。(3)肠鸣音高亢(>10次/min)、网织红细胞水平升高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未停止的参考参数。本组有6例患者表现出持续的肠鸣音高亢,其余出血症状参数均恢复到正常,后经大便潜血、胃镜检查证实均存在出血迹象,这一结果与彭习兰[4]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持续网织红细胞升高的8例患者中,无论伴有或不伴有肠鸣音高亢,大便潜血、胃镜检查均证实有出血迹象。

综上所述,对上消道出血患者持续进行护理观察中,在脉率、血压、体征症状以及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容积等均恢复到正常时,持续的肠鸣音异常(>10次/min)以及网织细胞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上消道仍然出血的主要参数。

【参考文献】

[1]李怀鱼,崔文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5):7449-745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5-486.

[3]张艳.护理观察指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218-1220.

[4]彭习兰.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