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配电工程中线路防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输配电工程中线路防冻措施

赵兴军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招远市供电公司山东招远2654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经济、技术等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都离不开电力,这足以说明输配电工程在人们工作与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线路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雨雪或者冰冻灾害,就会导致电力无法正常使用,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覆冰;防冻;除冰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无论工作、生活,一旦离开了电,均无法正常开展。因此,输配电工程也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然而,一旦出现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则很有可能影响电力的正常输送。对于2008年发生在南方的大面积冰冻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极端恶劣的天气造成南方电网严重破坏,陆续发生了线路跳闸、电塔倒塌,电路断线等事故,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也正因为如此,对输配电工程中线路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主要针对输配电工程中的线路防冻问题,分析了线路冰冻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冻措施,为电网在恶劣天气下保持正常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1线路冰冻原因

当出现雨雪、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气温骤降。此时,积聚在导线表面的水分因冻结而固化成冰或霜的现象称为导线覆冰。这是一个多学科耦合造成的物理现象,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其产生存在着随机性。通过长期研究发现,若电网线路出现覆冰现象,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大气中必须有足够的过冷却水滴,所谓过冷却水滴指的是温度、压力在理论上达到冰点却还未结冰。这由当时所处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二是过冷却水滴需被捕获,这由捕获过冷却水滴的覆冰物体自身的流体力学特征所决定。三是过冷却水滴在被捕获时或是在离开覆冰物体之前必须结冻,这由覆冰物体表面的热力学平衡决定。由此也证明了覆冰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覆冰的危害

在电力线路设计时,会根据《l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给出设计覆冰值,而如果覆冰的厚度远远超过这一设计值,则很有可能造成线路损坏。在我国南方,根据历史资料及以往经验,覆冰值一般取为15mm,仅在个别路段取为20mm。而在设计覆冰值时,杆塔上覆冰时不均匀的纵向张力并不予以考虑。然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海拔升高,电力线路出现连续上下山时,则会造成杆塔两侧的覆冰出现不均匀。

当发生覆冰现象时,主要原因是覆冰的厚度超过了线路设计的抗冰冻厚度,此时由于线路承受的符合过高,容易造成电路断线、杆塔折损、金具损坏等重大事故,同时也可能引起弧垂增大,影响导线的正常工作。而当覆冰不均匀时,由于线路所能承受的张力有限,有可能造成金具损坏、杆塔倾斜等电气事故。

3防冻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活跃,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电网系统覆冰灾害也时常发生。同时,由于电网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强,一旦出现覆冰灾害,将会造成巨大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多方面的原因会造成电网覆冰,因此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自1976年以来,我国就制定了“避”、“抗”、“融”、“改”、“防”五字方针来防治冰冻灾害的发生。以下,将针对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结合既有方针,给出电网系统的防冻措施,尽量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3.1树立防灾意识

正所谓“未雨绸缪”,电力保障系统应时刻预防可能发生的冰冻灾害,提升防患意识。由于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平稳的关键,一旦出现电路故障,恢复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故障时间造成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因此,相对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以后的修复和补救,预防则显得更为关键。工作人员应时刻具备防灾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忧患意识,做到有备无患。

3.2全国冰区划分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气候特征都有着巨大差异,对应不同地理环境,采用同一覆冰值的设计指标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开展线路覆冰的概率分布统计,以此来划分冰区。对于容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地区,覆冰值的设计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且应建立冰情监测站。当极端天气来临时实时监测冰冻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冰冻灾害采用应有的手段进行预防。对于全国的冰区划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但对线路的防冻却十分重要。

3.3加强线路设计

在输配电线路规划设计时,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线路的设计需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象信息,合理进行设计。在新建电力线路时应尽量避开易发生覆冰的地段,所谓“避重就轻”,使电力线路的起伏不至于过大。尽量避免电力线路横跨于风道、湖泊等易发生覆冰的区域,在山麓间修建电力线路则需避免过大的高度差及杆塔间距,电力线路应布置在覆冰季节的背风面或向阳面,从而尽量减少覆冰发生的概率或减轻覆冰程度。而当这些都无法避免时,则需对输配电线路覆冰值的设计有所加强,同时,选取可承受纵向不平衡张力的直线杆塔,提高输配电网抗冻能力。

3.4防冰、除冰措施

当利用有效设计仍无法有效抗冰时,则需采用必要的防冰和除冰措施来保证输配电工程的正常运行,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手段:

(1)热力法。由于导线自身发热,可对其加以利用,配以附加热源,使冰雪无法覆盖在电线上,或加速已覆盖冰雪的融化。该方法在我国使用较广,往往采取不带负荷短路的方式使导线迅速加热起到融冰效果。

(2)机械法。这是我国最常用的人工除冰方法,使用简单,效果明显。一般是采用木棍、竹竿等工具对严重覆冰的线路进行敲击,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除冰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除冰,而缺陷是若线路地处人无法轻易到达的位置,则除冰难度剧增。另一种机械方法是利用起重机、绝缘工具车等方式,通过人在地面操作滑轮在电力线路上滚动除冰。

(3)被动法。在人力难以达到的山区、湖泊等地形,往往采用被动法来除冰,主要依靠风、地心引力、温度变化等等。通过在输配电线路上安全除冰环、风力锤、阻雪环等设备来利用自然手段,达到被动除冰的效果。

(4)其他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方法也不断被提出并得以验证,目前有效的方法有电磁脉冲、气动脉冲、电子冻结、碰撞前颗粒加热等防冰、除冰方法,通过合理的利用,均能起到线路防冻的效果。

总体来说,在冬季来临时,应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清扫及监督,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多套电网运行方式、拉闸限电、发电机组供电预案等等,在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同时,完善的应急预案可迅速实施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4结语

目前,对于输配电线路的防冰和除冰,仍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上述的各种防冻措施也都各有优劣。对于某一种防冻方式,即使存在可行性,也需考虑经济性的问题。而我国南方各省的气候、地形特点使得冰冻天气易于发生,导致输配电线路容易产生覆冰现象。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防冰及除冰应做到因地制宜,在充分认识覆冰形成的条件和机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诸如对输配电线路提高覆冰设计值或对杆塔进行必要的改善,减小冰冻灾害发生的可能。与此同时,完善的应急预案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方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保证电力系统在严寒天气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熊伟.输配电工程线路防冻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8).

[2]陈文章.输配电工程中线路防冻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08(37).

[3]蒋川,杜平.输配电工程中线路防冻措施研究[J].科技向导,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