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

张敬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对城市机动化的反思和对健康生活态度的回归,城市绿道建设日益增多,但也存在重工程、轻环境;重标准、轻特色和重通行、轻生态的问题。根据“城市双修”的指导意见,城市绿道设计应是“服务市民生活、改善出行条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空间”,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生态友好”,尊重“历史文化传承”。

关键词:城市双修;绿道规划

城市生态绿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鲁尔区绿道、美国东海岸绿道等。

1、概述城市绿道的概念以及“城市双修”的概念

1.1城市绿道,通常是指只可步行、不能通车的小路。在城市中,这样的绿道一般布置在城市公园、较宽的道路/沿河/湖绿化带内,其特点是一般利用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公共通行、休闲、健身、社交等需求。近年来,随着对城市机动化的反思和对健康生活态度的回归,市民对步行的认识和需求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健身绿道、滨水景观绿道、环山的绿道和公园游绿道的建设也成为城市环境改善的新趋势。

1.2“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2、阐述现状设计的城市绿道,存在以下问题点

2.1是注重工程设计,忽略整体空间环境设计。

绿道以结构设计为主,辅以线性的景观设计。较少考虑整体空间的一体性、系统性,缺少周边设施、水系、城市建筑、天际线的有机结合。难以做到与周边交通设施、交通环境的统一。往往绿道建成后,绿道两侧不见景,进出两侧公共空间还需绕行至市政道路。

2.2是注重通行功能,忽略生态、休闲功能。

绿道以全线贯通、满足步行/无障碍通行等作为技术标准。而对连接绿地、河湖所承担的蓄水、排水、引流的生态功能较少考虑,也缺少休闲休憩活动必备的附属、配套设施(如卫生间,小卖部,游憩、观景设施)。缺少必要的游憩设施,其本质是忽略市民的内在需求,健身休闲需求本质上可以派生出商业、社交、文化等多中需求,而配套设施的缺失,不但压抑了市民的内在需求,也浪费了相应的公共空间资源和商业资源。

2.3是注重标准化,忽略地方特色。

现实中很多城市的绿道都是相互复制,绿道的宽度、材质、标识等都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根据每个城市的景物特色、风土人情进行规划。例如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周边的新建建筑管控,增强建筑风貌的协调性。有序推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延续城市肌理。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效保护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加强城市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支持修缮传统建筑,传承建筑文化和特色。

3、阐述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绿道规划的更新方法

3.1多规融合、纳入城市景观体系

为避免绿道的规划建设独立于其他景观、市政系统,在城市总体规划、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规划主管部门联合园林绿化、交通、旅游等部门专门编制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等一系列直接指导于城市绿道规划的专项规划,理清了绿道在古城慢行系统中的定位和功能,对西安景观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以及在古城多方式交通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加强了西安古城河绿道与内侧水系、外侧绿地、沿线地块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实现了整体空间环境的设计。

3.2引入生态绿道设计

西安的市政设施以生态滞水、蓄水为主要目标。如果规划古城项目的话,可主要通过路面的渗水铺装、两侧/单侧绿化的下凹式雨水花园、加设雨水收集井和蓄水再利用设施实现。并改原来的硬质驳岸为生态驳岸,进一步增加绿道及两侧绿地的蓄水、滞水能力。

3.3、纳入沿线公共服务体系,盘活存量绿地品质

以往的城市绿道,往往以满足通行需求为第一要求,辅以大量线形绿化,实际上往往不能让人进入绿化、两侧地块腹地,从而制约了通行以外各类休闲、娱乐、商业活动的展开。项目路线则环西安古城,经过的文物保护单位、城市公园众多,各类市民休闲、娱乐资源丰富。基于此,项目的设计中一改以往重通行、重绿化的倾向,而是将整个绿道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更多地考虑市民的生活和休闲需求,并体现在绿道的串联性、互动性上。

绿道的实施,串联了环古城河沿线的所有旅游、观光、休闲、商业节点。经过上位规划、整体化设计和主管部门管理三级协调,沿线各类景点、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均与绿道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多个景区、公园在绿道经过的段落,也借着绿道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园路品质和两侧绿地的品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是将原来散乱、断头的园路整合、连贯,比如有的地方可以新建栈桥,避免绿道与市政道路交叉相互干扰;另一方面,绿道两侧的绿化一般在沿河一侧梳理了杂乱的灌木,打开了沿河界面,在背河一侧则新建公共服务开场空间,并辅以适当的当地景观小品。

3.4整合交通资源、提高可达性

绿道为只通行步行的道路,行人进出绿道需通过常规市政道路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转换。

(1).机动车衔接:与绿道相交的每条城市道路都能便捷的进入慢行系统的步行通道,可以设置外围机动车停车场。

(2).公共交通衔接:绿道的节点与周边的公交及轨道交通接驳顺畅,保证系统使用的有效性,可以在绿道的沿线增设常规公交站点或者轨道交通站点。

(3).公共自行车

绿道沿线可以设处公共/社会自行车站点,根据相关规划进行落实公共自行车点位,结合绿道与市政道路的节点增设相关站点。

(4).设施配套齐全、凸显地方特色

此外,绿道的设计中融入了西安本地的元素并体现在设施、建筑风格、景观风貌中。对重点路段和节点借助西安本地的风土人情标志等文化展示载体,以主题文化为引导,丰富路段文化感受。

在设施、特别是配套的标志引导设施设计中,设计单位可以提取西安传统景观元素、传统颜色等,设计了各种具有仿古风格的导引设施。绿道在后期实施中,为了养护和造价考虑均有较大改动,但是基本风土人情及地方特色可以得到保留。

3.5适当地根据现场拓展城市绿地空间

受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成本上升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很少有大面积的绿化带,主要以点状分布的绿化公园为主。由于市区中心缺少绿色植被,因此易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建设城市生态绿道,可以有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并且形成沿河、沿路等多条绿化带,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此外,城市生态绿道还为市区居民提供了散步和休憩的场所,对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结论

城市绿道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地域的生态需求、景观要求,满足市民出行、休憩、健身、社交等一系列需求。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重要策略途径和工程实施手段,城市绿道建设应更注重空间环境设计,各类需求兼顾,并有地方文化特色。成功的城市绿道建设,还离不开齐全的指导规划、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市民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谢佳.城市滨水绿道的景观设计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库从聪,徐伟.城市绿道与高校开放空间的互动探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东湖南路段为例[J].绿色科技,2016(19):43-45.

[3]孙姝.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及应用研究——以武汉市城市绿道的休闲空间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6(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