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的相似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的相似性

范纯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摘要: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其历史与人类的起源发展一样悠久。在中西翻译史上,宗教文本的翻译占有重要的地位。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的开端,圣经翻译则给西方翻译理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也都是古代的主要翻译活动,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对中国佛经翻译和西方《圣经》翻译的理论进行了简要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在理论上都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和演变。

关键词: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直译;意译

一、引言

中国和西方都有悠久的翻译历史。中国的先秦和汉代古籍中已有关于翻译的文字记载,而西方最早的翻译工作也始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佛经翻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翻译活动,它兴起于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分为四个阶段:东汉末到西晋时的草创期;东晋到隋朝的发展期;唐代的全盛期和北宋的结束期(马祖毅,1999)。《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的总称,有希伯来文写成的《旧约》和用希腊文写成的《新约》两部分组成。在这些宗教经典的翻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翻译方法的争论。虽然中国佛经翻译和西方圣经翻译在时间地点、文化背景、源语与译出语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由这些宗教经典翻译而引发的有关翻译理论的争论过程却有极大的相似性。

二、佛经翻译及其翻译理论

中国的佛经翻译最初采用了近乎死译的直译方法。中国最早的佛经翻译者有安世高、竺法护、安玄等人。初期的佛经翻译常用“质”和“文”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质”与“文”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直译”和“意译”。到三国的支谦以前,基本上都是采取直译的方法,三国时的支谦和康僧会主张用音译,不死扣原文,文字的质量得到提高,但却产生了另一种偏向,就是删削太多,不能表达原意。于是竺法护再纠正,译文又偏于“质”(马祖毅,1999)。

从东晋到隋朝是中国佛经翻译的发展期,这一时期较著名的译者有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真谛等。东晋时的释道安是直译的代表人物,他依据个人经验提出“五失本”和“三不易”的原则。道安当时就意识到了翻译所涉及的历时性矛盾和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翻译的矛盾问题,所以最终还是采取直译法。

唐朝是中国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译者以本国僧人为多,他们都兼通梵汉,深晓佛理。玄奘是这一时期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由于玄奘他译文时出口成章,只要记下就可。正如梁启超所说:“若玄奘者,则直译意译,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也(陈福康,2000)。”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贡献最突出的是提出了“五不翻”原则。“五不翻”就是说在五种情况下不译其意,只进行音译。

三、《圣经》翻译及其翻译理论

西方最初的《圣经》翻译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72名犹太学者翻译的《旧约》,以直译为主。由于这72名翻译者都不是希腊人,从而使译文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他们的立足点事译文必须正确,所以很多地方译得太直太死,简直不像希腊语(谭载喜,2006)。斐洛是早期的近乎死译的《圣经》翻译代表,他认为《圣经》是神圣的,仅凭精通两种语言而无“上帝的感召”,不能从事翻译。

古罗马后期,在神学家哲罗姆的竭力主张下,圣经翻译的做法有了很大改观。他主张,翻译不能始终字当句对,必须采用灵活的原则;在《圣经》翻译中,不能采用意译,而要采用直译。

而西塞罗是第一个名确提出“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的人,他首次提出关于“不要逐字翻译”的理论,把翻译家分为“解说员”的翻译和“演说家”的翻译即“直译”和“意译”。

贺拉斯在文学批评和翻译理论上深受西塞罗的影响,他坚持翻译应该活译,反对逐句死译,认为翻译该“意义对意义”。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翻译也是文学创作”的观点,明确提出“与原作竞争”的说法。他的观点是,翻译是创作,这种创作必须与原作媲美,译作应力争超过原作。

直到十六世纪,《圣经》翻译一直在进行着直译和意译的争议,十七世纪及以后的翻译不再强调是该直译还是意译。英国1611年出版的《钦定本圣经》是英国翻译史上最重要的译作,该译本强调忠实原文,并恰到好处地借鉴了希伯来、希腊及拉丁语言风格,吸取了原文精华。直到今天,《圣经》翻译还在全世界持续进行着。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的比较,可以发现他们都经历了近乎死译的直译到比较进步的直译,到后来的以意译为主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过程。直译意译这两种翻译原则交替主导翻译活动并逐渐趋于成熟直至二者最终有机融合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随着翻译的发展不断成熟,译者们也不再执着于直译和意译之争,而把他们当作互补的翻译方法灵活使用,从而不断向翻译的理想标准靠近。

参考文献

[1]陈璐,2012,<圣经翻译译和佛经翻译的相似性研究>载《世界宗教研究》第8期

[2]林亚杰,2011,<中国佛经翻译与英国圣经翻译的比较>载《云南教有学院学报》第2期

[3]马洪,2010,<圣经翻译与中国佛经翻译的对比>载《上海科技翻译》第1期.

[4]马祖毅,2004。《中国翻译简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谢天振,何绍斌,2013。《简明中西翻译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范纯(1996.11—),女,汉,安徽省滁州市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