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火车站改扩建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义乌火车站改扩建设计初探

徐品

徐品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铁客站作为铁路最重要的设施和城市重要的门户,其发展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既有客站与高铁和城市的发展以及旅客对乘坐环境的需要已经不平衡,其客运设施、功能流线、空间布局、建筑设备、造型形象等都与目前人民对旅客车站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既有客站的改扩建提升十分必要,本文结合义乌站改扩建工程案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义乌站;改扩建;问题;设计;研究

一、引言

世界铁路发展史证明,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铁网络体系,中国高铁的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中国正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世界铁路的未来在中国。

过去五年,中国高铁实现了高质量下的高速度发展,可用“举世瞩目”来概括,建成了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网,也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目前已建成676座高铁客站,年均增长近100座。高铁客站作为铁路最重要的设施之一,也是城市重要门户,铁路客站的发展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新建现代化、人性化的铁路客站的同时,一些既有客站与高铁的发展和旅客对乘坐环境的需要已经不平衡,急需基于对降低工程造价、站房本身的历史价值、站区位置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等更多的考虑,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的“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文化性”的五性原则对既有站房进行的改扩建。义乌站改扩建工程就是其中案例之一。

二、义乌站概况

义乌是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2006年6月,因浙赣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原义乌站一分为客货两站,当时有旅客站台5个,日均接发客车56列。2014年12月10日,杭长客运专线上义乌站高铁开通,车站增设高铁旅客站台6个,车站成为高铁与普铁合一的综合性车站。2017年5月27号杭温线决定接入义乌站,一期先行建设义乌到温州段,义乌站新设杭温场,规模按4台10线规模布置,义乌站也将由原先的6台15线变为10台25线(远期为11台27线)。义乌客站已不能满足铁路客运需求,急需进行改扩建,同时配套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改扩建后义乌站将成为国内铁路最具规模和活力的一等车站之一,也将会成为唯一县级城市形成十字高铁枢纽的城市客站。

既有义乌站为线侧平式客运站房,中心里程为DK111+354.36,站坪设计标高75.79,总建筑面积15000㎡。站场为三台七线,基本站台为550x10x1.20,二、三站台为550x10.5x1.20,均为普速站台,覆盖钢结构站台柱小雨棚。进出站模式为天桥进站,地道出站的上进下出流线,设一座5.7米宽进站天桥,一座5.8米宽出站地道。

站房主体三层,其中地下层为出站厅、行包用房,一层为广厅、售票厅、旅客服务、基本站台候车室和贵宾候车室,二层为跨线候车室,还有若干夹层为车站管理与设备用房。

新建站场在既有站场北侧,为三台七线,均为450x12x1.25高站台,为客运专线。考虑远期新建北广场,预留城际站场二台五线,站台按450x12x1.25高站台考虑。

三、既有义乌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既有义乌站建于2006年,站房的结构和基础能够保证改造后站房结构不产生变化,既有铁路也在运营,旅客还需要候车空间进行乘降,改建过程会对既有运营线路产生巨大的干扰,旅客的组织困难,改造过程中会对旅客造成危害,因此需保留原有铁路站房,并对既有站房进行适应性改造,即对内部进行功能和设备的升级改造,同时由于杭长高铁和杭温高铁等线路的引入,站房客流集聚增加,既有站房规模已不能满足旅客乘车需求,也需新建站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既有站房内部功能布局与旅客需求不相适应

自铁路站房建成以来,客流逐年增加,客运设施逐渐老化,有些更是破损严重,进站广厅进深小,旅客进站安检空间局促,自动车组开行以来,缺少动车旅客专用候车室。有的站内高架候车室到站台没有扶梯,给旅客进站带来不便,通廊内更是采光不足,严重影响了旅客的候车和乘降。

2、既有站内客运设施与旅客需求不相适应

风雨棚等主要客运设施状态较差,不适应客运服务需要。我国大部分铁路站房自建成以来,除电化工程外,未进行过大的改造。风雨棚、进出站通道等客运设施普遍存在墙面破损、漏雨和面砖脱落、起鼓及排水不畅等问题,虽经多次整治和维修,但是效果仍不明显,不利于车站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混凝土结构雨棚支柱占用站台面积大,不利于旅客上下车和快速疏散。

高站台数量少、没有动车组专用候车设施,不适应动车组列车开行需要。由于动车组运行速度快、停站时间短,要求相应车站具备1.25m高站台,与火车的车厢地板持平,以满足动车组乘客快速上下车和进出站需要。随着我国东部铁路电气化和客运专线网的建设,铁路站房开行的动车组将会越来越多,车站少有的高站台,不能满足旅客需要,旅客上下车不便。

3、站房外立面与城市周边建筑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车站周边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车站广场也实施了大面积整修,而作为城市窗口的铁路站房大部分是自建成以来没有进行过大的改造,站房外貌陈旧落后,与周边环境和整座城市面貌极不协调,不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严重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因此紧随城市建设的步伐,铁路站房外立面的改造也势在必行。

四、义乌站改扩建设计情况

义乌站改扩建工程主要为两大部分:一是对既有义乌站房部分进行更新改造,二是新建车站总建筑面积20000㎡。

1、站房规模

既有义乌站房建筑面积为12796.3㎡(不含地下架空层面积2130.7㎡);本次改造既有义乌站建筑面积为6660㎡;

新建站房建筑面积为15547㎡(包括新建站房14998㎡及地下出站厅549㎡)。

2.设计标准

(1)维持既有站房主体结构不变,主要为内装修改造。

(2)新建站房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外装修:外墙采用铝板、装饰铝合金百叶,中空镀膜LOW-E玻璃幕墙,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窗。

(4)屋面:网架结构直立锁边铝镁锰金属板屋面,局部采用混凝土屋面。

(5)内装修:公共区主要采用磨光花岗石地面,干挂花岗石墙裙及无机涂料墙面,采用铝条板吊顶。

3、站房平面布局

(1)既有站房

1)根据前期铁总鉴定中心现场踏勘会议精神和杭长公司意见,对既有站房公共区进行部分改造:

2)原一层平面西侧贵宾候车、母子候车室等用房拆除,改建为普通候车室,西侧增加相应卫生间等配套用房。改造既有站房背立面,并与扩建一层之间通过连廊相连通。

3)原二层平面候车室改为三部分:中部为进站厅;东西侧为普通候车室,并设连廊与新建候车室相连接。

4)既有站房一二层广厅及候车区重新进行装修改造。

(2)新建站房

以既有站房为中心,在既有站房3面加建新站房。因新建站房需拆除部分计划由杭长实施的天桥及站台雨棚工程。

一层平面靠近基本站台侧设置为候车大厅,既有站房西侧部分为贵宾候车室,靠近站台部分设置设备管理用房,东侧以设备用房为主,靠近站台部分亦设置设备管理用房。一层夹层平面设置在东西两侧非候车区域上方,以办公及间休用房为主,局部为设备用房。

二层平面靠近基本站台侧为跨线候车区域,左右两侧为辅助候车及管理设备用房。二层平面西侧作为预留用房,考虑设置为VIP用房;东侧亦为预留用房,考虑设置为办公用房。二层夹层平面设置为商业用房。

4、旅客流线及垂直交通设施

(1)旅客流线:车站内部采用“上进下出”的模式。基本站台上车的旅客在一层候车进站;跨线旅客通过楼扶梯到达二层候车室,东西分流候车,中间排队检票,通过天桥到达各站台进站;部分跨线旅客可通过一层候车厅到达基本站台,通过基本站台两侧的楼扶梯到达二层候车厅,通过天桥进站。

贵宾可通过西侧贵宾通道直接上基本站台,需跨线的贵宾可搭乘基本站台西侧扶梯上至2层候车大厅通过天桥进站。

出站人流通过出站地道和地下出站厅到达站前广场。

(2)垂直交通设施:

为提高车站旅客服务水平,增加电梯2部、自动扶梯10部。

5.无障碍设计

本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实施范围主要为:①站前旅客活动平台;②站房内各公共空间,公共区的楼梯、电梯等垂直交通,卫生间,售、检票口,出入口,通道等;③出站地道;④旅客站台。

6、造型及空间设计

通过改造整个外观形象,车站建筑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感,体现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整个建筑焕然一新,与广场周围建筑相适应。改造设计中对站内功能进一步进行了梳理,旅客服务设施也提高了档次,扩大了候车空间,室内进站空间明亮开敞、整洁,旅客视野更开阔,导向清晰,便于旅客进站方便快捷。

7、过渡工程

因新建站房及既有站房装修改造,影响了既有候车室候车,故在既有站房西侧新建2500平方米临时候车厅,以及根据相关单位提供的临时客服系统、临时消防设施、空调机房等设施设备。

五、结语

既有站房改造工程存在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保留既有建筑的文化特色,体现新时期铁路站房设计的速度、秩序、通畅、易识别、高科技性,制定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以确保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等诸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既有站房改造体现了铁路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一降两提高”的要求,即其中的提升服务品质部分。

当前及今后高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着力让旅客享受到便捷出行和高品质生活,让高铁成为百姓享受出行、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一句话,让人民从高铁的高质量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郑健沈中伟蔡申夫,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郑健,中国高铁从速度快奔向质量强,经济参考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