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16层螺旋CT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彭述文

彭述文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影像科523633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分析和观察两组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影像灌注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且观察组患者胰腺组织血流量(B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数据观察细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字】慢性胰腺炎;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16层螺旋CT的出现对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院对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在其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血检测、尿淀粉酶和外科手术确诊为慢性胰腺炎,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包括男48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2.3±2.2)岁;选择同期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为正常的胰腺组织,包括男46例,女3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8±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采用东芝Activion16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进行灌注成像扫描[2]。

1.3方法两组患者CT扫描前4~6h进食、水,检查前39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l,对患者先进行中上腹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层厚5mm、螺距比值=1,扫描范围自肝顶连续扫描至胰腺勾突下端(15~20mmm),重建厚度5mm,有效视野400mm,利用原始数据可以进行任何层厚的图像重建,我们通过采用5mm的重建层厚对每次螺旋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3~4]。

1.4观察指标分析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观察两组患者CT影像灌注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胰腺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情况观察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经过16层螺旋CT确诊,其准确率达到100%。

2.2两组患者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比较经过观察和比较,观察组患者B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V与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比较(n,x±s)

组别nBFBVPS

观察组802643.3±89.6302.4±17.9275.4±44.8

对照组803202.6±598.2298.7±18.2281.2±41.9

t8.27031.29640.87652

P<0.01>0.05>0.05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腺泡和胰管出现慢性炎症的症状,且临床上多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5]。患者常出现反复性持续性腹痛、腹泻或脂肪性,到疾病后期会出现腹部囊性包块、黄疸或糖尿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重,饮食习惯已经大大的改变,从而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临床实践中,由于组织学活检难度大,取得炎性组织的概率不高,因此,早期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16层螺旋CT通过快速、薄层、大面积扫描成像,对血管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和评价,对于大血管的病变、走行异常都能非常清楚的显示,无创的检查方法也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检查,因此,其逐渐取代损伤性的常规血管造影成为血管星星疾病影像诊断的首选方法[6]。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反映的是器官实质水平的血供情况,胰腺是人体内一个血供较丰富的脏器,胰腺血流灌注的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闭,同时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个像素的时间一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计算出BF、BV、PS等参数,以此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同时,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采用多层同层技术,目前已初步应用于脑、心脏、肝、脾、胰等多种器官功能成像[7~8]。

在本案例中,观察组患者均为慢性胰腺炎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以后,其准确率为100%,且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胰腺组织血流量(B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数据观察细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明,肖喜刚,张金玲.胰腺癌、慢性胰腺炎CT灌注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43(2):179-181.

[2]靳勇,林晓珠,吴云林.等.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9):580-582.

[3]陈军法,袁建华,蔡学祥.等.多层螺旋CT对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31-1132.

[4]ChongCN,LeeKF,WongKT,etal,Rupturedgastroduodenalarterypscudoancurysmastheinitialpresentationofchronicpancreatitis9J].AmJSurg,2009,197(4):38-40.

[5]张新波.慢性胰腺炎100例64层螺旋CT影像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7(4):104.

作者简介:

姓名:彭述文,出生年1965,性别:男,名族:汉族,籍贯:广东省东莞

市。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