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段艳华段艳娜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1199

摘要:目的: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研究目前临床护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并分析其改善方式。结果:临床护理教学中常见问题:护理教学缺乏确切的培养目的;师资力量存在薄弱缺陷;教学管理缺乏完善的体制;缺乏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及方法。结论: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当以能力为结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改善传统带教缺陷,进一步促进双导师制度发展。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护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教育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临床护理学方面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整个护理的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目的在于实现护理学习者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的结合。伴随着护理这一学科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在临床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其针对性和指向性,有意识的根据护理人员的学习需要进行带教和指导,在以往经验和传统愿望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案和计划,增强教学手段,实现临床护理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解决方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护理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1.1护理教学缺乏确切的培养目的

目前临床护理的教学方面,针对护理人员仍然缺乏确切的培养目的,也没有制定适合学生学习锻炼的计划方案,标准划定不清,关于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仍然处于说法不一的状况。当前的培养目标应当与护理人才“国际化、规范化”的高标准相适应,护理人才需要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1],此处的综合素质既包括心理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以此为背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临床护理教学和建设,从而推动当今中国临床护理教育的发展。

1.2师资力量存在薄弱缺陷

有关文件已针对临床护理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临床护理教师应当具有临床实践的相关经历,至少每两个月参加一次临床实践。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实习工作由医院的护理部门承担和负责,因此临床护理教学的工作就主要由护理部护士来兼职。教学人员接受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培养护理人员为目标,其专科性较高,所涉及的知识面也较窄,同时还存在着实践与基础理论的脱节,联系不深。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普遍的存在负责教学教育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不高、未取得相应教学资质、其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守旧、理论知识点陈旧老化、实际工作任务繁杂等等现象。

1.3教学管理缺乏完善的体制

面对护理教育教学,虽然都有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但是该体系已经相对陈旧传统,仍然存在不够科学和规范的现象,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予以及时有效的评价,标准参差不齐,尚未制定统一的制度和准则予以规范,也就更加无法全面性、系统性地针对临床护理的教学成果予以反馈和制约。面向不同的层次和水平的学生,临床护理的教育教学内容大都千篇一律[2],缺乏创新和思考,不能完整再现和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最终难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

1.4缺乏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及方法

当前,临床护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是“一带一”的师徒模式,即为带教。这种传统的带教手段还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教学的手段略显单调枯燥,技巧性不强,并且针对性差,不能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性为基础进行教学[3]。一般情况下,带教模式主要是从带教人员的角度进行教学,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学生观察,老师示范操作;然后是学生逐渐参与进来,协同带教老师共同操作;最后是学生开始独立操作,老师在一旁观察指点,指出不足和注意事项。围绕护理带教过程,并没有完全的将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或者实践有机性的结合,使得学生自身应当具有的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发挥严重受限。因此护理教学往往面临着革新,对之前较为传统的临床护理教育教学模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力。

2.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解决方案研究探讨

2.1以能力为结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解决上述问首先要以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最终的结果导向,强调将能力回归为本位。学生在接受临床护理教育教学之后,更应当注重自身的能力发展以及学习成果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僵局,完善新型学科课程教育体系,以教学的目的和课程内容为职业规划的基础,同时注重教学效果的定性和反馈,不再因循守旧,从过往的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强调自我思维发展和创新创造,强调学生自我特色和个性化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应当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面对学生予以适当的启发、暗示和诱导,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判断、分析能力,并在此种方式下获取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基础理论认知的同时,通过学习、实践以及认知的反复锻炼,促进思维的活跃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创造能力。

2.2改善传统带教缺陷,促进双导师制度发展

目前,双导师制度是在传统的师徒带教模式上的改进,也是当前教学模式的开拓热点。一旦护理专业背景的学生进入到临床实践时,应当要求教学人员具有过硬的道德素质、综合职业水平、技术职称以及规定的带教资质。首先学生需要由一名专科业务老师负责传统的师徒一对一带教,另外,还需要一名老师对其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监督,也就是过程导师。此类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历史,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强烈的教导意识以及相对全面的综合素质水平。过程导师负责学生全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想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关怀和监督。通过传统带教基础上的全过程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水平和专业技术的全面发展。

3.小结

临床护理教学在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往往是护理人员从学生向专业护理人员转变的过渡期,是学生思维能力、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等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比如填鸭灌输式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当以能力为结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改善传统带教缺陷,进一步促进双导师制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赟,郭欣,田梅梅,陈玲玲,施雁.医院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及评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3):329-332.

[2]李智英,成守珍,吕林华,佘喜云,何瑾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68-1171.

[3]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陈睿.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50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