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战略布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中国全球战略布局

张洁朱璐咪陈思思杨海薄德森

张洁朱璐咪陈思思杨海薄德森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战略布局历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国内外环境进行判断是各国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当今社会,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现互利合作。

关键词:中国;战略布局

中图分类号:I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23-01

中国需要稳定,这不仅是指国内,也指外部环境。对于外部环境来说,稳定就是和平,但并不代表没有变化,没有矛盾,这既是一种连续的过程,也是一种动态的调整过程。总的来说,构成中国稳定环境的主要支架是:稳定的大国关系、稳定的周边关系和稳定的国内发展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大国关系一直支配着我国国外政治安全环境和对内政策制定。

1.美国:互利合作,互相牵制

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美国虽然不与中国相邻,但却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长期部署其军事力量,并与某些国家签订有军事同盟协定。美国一向以世界领袖自居,认为它在东亚有重大的战略利益,所以对东亚地区事务一直不断地进行干涉,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

2.俄罗斯:稳定深化,共谋利益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大量尖端科技、先进武器和核武器的世界大国,又与中国有着4300千米的共同边界。中俄在现有秩序中都有一个拓展空间的问题,但是,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使得俄罗斯更能通过靠近欧美来争取空间和利益。中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战略合作”的含义。然而,这种战略不是共同挑战美国,而是在争取环境空间上寻求共同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定位在双边利益上,这种双边利益的基础是在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关系。当然,俄罗斯也会担心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会侵蚀其传统利益范围。

我国重视与俄罗斯的关系,首先是从地缘政治上考虑,在合作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秩序符合双方利益。其次,无论从武器更新,还是从资源供给方面,俄罗斯都将是中国长期依靠的对象。因此,我国应该与俄罗斯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和不断深化的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里,两国有着发展稳定与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利益需要,基本上没有大战略上的冲突,出现差异主要是各自的重点利益选择,尽管会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不会成为战略竞争对手。

3.日本:铭记历史,携手共进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又有着长期侵略我国的历史,是当今世界几大经济强国之一。近年来,日本不仅巩固了其经济大国地位,而且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并为此不断加强其军事实力。日本政府在刚通过的防卫大纲中明确了加强日本西南诸岛(含钓鱼岛)防卫的必要性,其目标对象直指中国,这是日本40多年来首次改变防卫战略方向。而中国担心日本军事力量加强对地区关系可能引起的重大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协助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的秩序。

中国需要一个明晰的对日战略,客观来说,经济上需要日本的市场、技术、资金,政治上需要与其协商合作。因此,改善中日关系的空间是存在的,不仅只着眼于经贸关系,还应包括政治和安全关系。值得重视的是,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4.印度:重在互信,深化交流

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也是南亚次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印是一种比较复杂,具有双重性的关系,一方面,基于两国相似的国家定位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交融,两国在气候外交、全球贸易谈判、跨流域水资源合作等领域实现了共赢,另外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在西藏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等核心问题上,一些敏感因素阻碍了两国的政治互信。

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印应积极解决安全壁垒等经贸障碍。其次,摆脱“信任赤字”,增强政治互信。在两国互信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上,正如温总理所说,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较长的时间。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中国有着世界范围的利益;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关注点还是自己所在的地区。中国地处亚太,该地区是中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交会点,因此,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与地区关系走势如何对我国影响巨大。未来是很难预测的,大凡大的战略决策总是建立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

中国是世界大国,更是亚洲大国。与周边众多的国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陆地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中国陆地边界相邻的国家有15个。中国有海疆线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有海岛约7100个。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不但周边邻国众多,而且互相关系复杂,这也就必然使我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家安全环境。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睦邻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利合作,2004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总额就达6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都占世界首位。美国不但在工业的发展上领先于世界,而且还控制着世界粮食市场粮食总数的1/3。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数量最多的核武器,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舰母战斗群和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因而可以迅速在世界上部署军事力量。美国的1支航母战斗群一昼夜可机动600海里,控制范围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它的1艘核潜艇可发射16~24枚战略导弹,导弹的射程可达数千公里。近年来,美国仍然在不断扩充军事力量,以强化其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美国现在的军费开支不但占世界的首位,而且总量比全世界各主要大国军费的总和还要多。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富强和统一,对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感到十分恐惧。美国本土虽然距离中国遥远,但是,美国在日本建立有作战力量强大的军事基地。

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两大重点之一,在亚洲利用美、日军事同盟遏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表面上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反台独,但是又不断向台湾销售大量先进武器,并且叫嚣要直接用武力协防台湾。大力支持与中国寻在领土争议的印度加强军事力量的发展,提供经济援助,出售先进武器。借反对朝鲜和伊朗发展核武器之名。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2020年前,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的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军担负的重要使命可以概括为:有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确保我国领海、领空和边界不受侵犯;有能力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局势稳定和祖国统一;有能力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活动,积极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有能力保持社会稳定。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我们国家的利益的反战,对我军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越发展,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就越多,与世界霸权注意、强权政治和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需要军队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召忠,《中国让战争走开》,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2]斯里普琴科(俄罗斯),《第六代战争》,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

[3]郭富、潘昱州、张浩泽,《新编军事理论教程》,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

[4]徐建军、贺少华,《现代军事教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张洁,(1990.10—),浙江丽水人。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璐咪,(1991.11—),浙江舟山。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思思,(1989.12—),浙江嘉兴。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海,(1990.10—),四川宜宾。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薄德森,(1991.03—),河南信阳。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