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小学数学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重新认识小学数学作业

刘俊芹

刘俊芹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张秀屯中心小学053100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鉴于此,依据新课程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那么,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通常所说的运算技能就是数学里重要的技能之一,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因而,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传统教学中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缺陷

1.作业量多,效率低下

不少好心的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做了书上的,还要做《每课一练》,练了《同步》还得练《星级》……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学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内容陈旧,思想封闭

小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是多元化,丰富多彩,充满大量信息的。然而他们所做作业的内容却陈旧、枯燥,远离生活,难以被他们理解。这便封闭了学生的思想,将现实与数学重重隔离,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综上所述,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