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分析

刘军娥张仍彦

刘军娥张仍彦

(汉中市中医医院内科7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分别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优秀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8.26%和95.6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7分者分别占17.39%和13.04%,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79-02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疾病,多为阵发性、单侧疼痛,切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大量研究证实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效果,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中医治疗的患者实施良好护理也越来越被重视[2]。本研究回顾分析了46例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分别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手指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23~79)岁,平均(52.28±6.10)岁;病程(1~17)年,平均(7.31±0.64)年;左侧17例,右侧6例。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52.16±5.33)岁;病程(1~18)年,平均(7.38±0.55)年;左侧16例,右侧7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军接受CT或者MRI检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部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针灸治疗,以风池、翼风、下关、合谷以及手三里为主穴,根据疼痛的具体分支选择配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开始针灸前进行相关事项的宣教,在针灸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由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与情绪有直接关系,情志抑郁可至风火相煽,上扰面部颈部,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避免患者出现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平时性格孤僻、多疑的患者应给与患者以开导,鼓励患者培养爱好,适当运动,除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外,也可以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根据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同,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比如对于风热型患者可以选择小米、薏苡仁、绿豆、苦瓜等寒凉性食物,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风寒型患者可以选择糯米、黄米、小麦等温中、祛寒的食物;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选择萝卜、红枣等食物。三叉神经可经过咀嚼肌,因此在大声说话以及用力咀嚼时会对三叉神经造成牵拉,加剧疼痛,因此应建议患者选择细软容易咀嚼的食物。在疼痛发作的间期,使用温水清洁颜面以及口腔,避免冷水形成刺激而诱发疼痛。平时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避免寒冷空气或者是风吹形成直接刺激。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疼痛完全消失为优秀;以疼痛明显缓解较少影响生存质量为良好;以疼痛缓解不明显或者没有缓解为较差[3]。以恢复优秀和良好为优良。通过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该量表焦虑和抑郁各7个因子,以总分>7分为焦虑或者抑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优秀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8.26%和95.6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可因情志不调、外感伤寒等因素而发病[4],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发作的一侧面部剧痛或者痉挛,临床发病急骤而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多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家对祖国医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

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个体特点对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模式,针对每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身心特点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护理方法中对患者进行统一模式化的护理,因此也更容易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6]。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同样是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病史不同可以分为风寒、风热以及气滞血瘀三型,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应相应采取辨证施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辩证施治,结果发现23例患者中18例(78.26%)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2例(95.65%)患者治疗效果达到优良,而常规护理的患者则分别为14例(60.87%)和20例(86.96%)。伴随着疼痛的减轻以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深入,观察组患者具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者也要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的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姚永玲.综合式护理干预对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心理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50-1250.

[2]刘典恩,吴炳义,王小芹等.生态医学模式及其主要特征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1):14-18,93.

[3]李猛,张继武,陈修存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199-201.

[4]唐贝.耳穴药物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74.

[5]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2444-2446.

[6]郭磊.个性化护理对干部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38-2639.

[7]宋晓莉.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3,33(6):64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