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刘海红

刘海红河北省魏县棘针寨中学056800

一、借助多媒体演示,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的辅助,多媒体则能为之提供激发思维动机和兴趣的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正方形树林每边长1000米,里面有杨树和榆树,小明从树林的西南角走入树林,碰见杨树就往北走,碰见榆树就往东走,最后走到东北角。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此题似乎让学生们一筹莫展,因为树林中两种树木的多少、排列的规律一点都不知道,好像无法计算。正方形的西南角的正北方向,除最北端的榆树,其余都是杨树,东北角正西方向一条边上都是榆树,那么小明按规则走,正好走了正方形的两条边长2000米。如果不是这样的排列小明走了多少米呢?这道题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明在树林中走的过程:

根据规则小明每走一步用一个小亮点闪动,通过的路线留下了痕迹,学生们凭借这具体的直观材料,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不管树木是什么样的分布,小明走的路总长是2000米,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解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地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这种初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组织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从而突破难点、突破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圆的哪里?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会是怎么样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般都知道上述几问的解答应根据圆的直径都相等的特点去思考,但把车轮做成圆形可以使汽车行驶平稳,如把车轮做成椭圆或正方形车子就会出现不断颠簸的现象,学生很难说得清楚,想象不出实际的场景。在学生欲说不明、欲罢不能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画面:安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安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行驶。学生在捧腹大笑中从反面明白了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多媒体又显示一组同是圆形车辆的汽车行驶对比图:红色汽车的车轴没有装在车轮的圆心处,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颠簸;黄色汽车的车轴装在车轮圆心处,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看了这组画面,老师勿需多言,学生便明白了车轴应装在圆形车轮何处的道理。在这师生心领神会的时刻,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并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延长,把线段两端延长便得到了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

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几何部分与应用题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但是,利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重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用三维动画制作,在演示中把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大大加快理解速度。

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材设计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设计时要注意增加问题情境设计,激起课堂高潮,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