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自组织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建筑工程自组织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吴凡

单位:六盘水钟山开发区杨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姓名:吴凡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其管理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程进度、成本控制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施工企业承担了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所以施工企业在此阶段所进行的项目管理就成了整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自组织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自组织

一、引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践中,往往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三方共同管理,而且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建筑工程投资主体,特别是小房地产商越来越侧重于依靠自身力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

二、国内施工管理的困境

(一)违法现象盛行

现实中却有大量的工程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不仅是私有建筑企业存在违法现象,大量的国企建筑公司也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这样的违法的现象在建筑行业如此盛行,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道路遥遥无期。

(二)挂靠现象较为常见

工程中,往往是一个无任何资质或者资质较低的建筑企业,挂靠在资质高的企业下面承揽工程,中标后向高资质企业缴纳约定的管理费。图3一6是我国工程施工组织最常见的架构,名义总承包和实际总承包共同管理项目,这在我国己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建筑工人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培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读书不多,更谈不上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通常,施工项目经理与外包的包工头签订合同或协议,包工头组织工人参与施工工程,由于工人并不固定,流动性较大,难以控制工人的技术水平。另外,施工项目经理出于节约成本、追赶工程进度等理由,不会对施工工人进行培训。由此可见,各工程的竣工质量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四)信息传递过程复杂

一般的房地产建设项目,都会组建分工严格的项目部,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和各种主管构成,权利层次较多,而且甲方的管理针对监理机构(这是区别于国际模式最显著的特点),由监理机构管理施工单位,再有施工单位管理包工头,包工头管理班长,班长管理工人。信息、的传递过于复杂,传递的路径过于冗长。

(五)监理制度的死循环

监理机构在施工阶段失去了应用的功能,形同虚设。很多房地产项目施工中,监理只起到“盖章签字”的作用,他们只是帮甲方完成国家的强制性建设程序,这些甚至监理投标的初期双方都己约定。图1是当前我国监理行业的“死循环”现状。

图1:监理制度死循环

三、自组织管理模式

自组织管理,是指在自组织型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搭建联结的桥梁,而不是单单对自组织型组织内部的“控制”和“协调”,这里强调控制的眼界朝外,并不等于不要介入系统内部的问题,而是强调介入时应该基于系统和外界的联系,对自组织型组织管理的这种特点,要求自组织管理不能用传统的“管、卡、压”的管理方法与策略。

(一)提高建筑工人素质

从严控制建筑施工项目的人员素质,其中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施工工人素质的控制是关键。可以通过对即将进入施工系统的工人进行培训和一定的考核,考核通过的工人才可以进入施工系统,考核不通过的工人将会被杜绝在系统之外。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高施工工人自身的素质,而且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构建项目文化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内在累积,它能够成为约束人的行为的重要精神因素。因此,在建筑项目中构建出“人人都是这个项目的主人”的项目文化,让每一位工人都获得归属感,都发自内心的愿意我这个项目尽心尽力的工作,将所有施工工人都凝聚起来,发挥整体效应。

(三)杜绝心理契约的违背

实现自组织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建筑工人的积极性和自发性,调动建筑工人的积极性和自发性,是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人的积极性和自发性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它们受到心理契约的影响,而建筑工人的心理契约一旦建立起来而召违背,那么将严重降低建筑工人对管理者的信任程度。因此,管理者必须严于自律,杜绝心理契约的违背事件发生。

(四)自发性激励和一致性激励

自发性激励是指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的基础上,在建筑项目初期通过需求层次原理找出每个层次上员工的需求,从激励出发达到该层次员工的心理期望,使其心理契约达到平衡状态。在这种心理平衡状态下,建筑员工的行为实现自发。鉴于各层次的员工在满足一方面需求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所以,自发性激励是动态的,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动态需求,让员工的心理契约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整个系统的自发性就会一直维持下去。

而一致性激励是指在自发性激励的基础上,建筑员工的劳动自觉性普遍较高与建筑工人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产生较大的矛盾,从而使这个自觉性不可避免地产生协调一致。为了达到一致性,管理者还要考虑自身的心理契约和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者自身对于该项目的心理契约是代表项目组织者的期望,是项目顺利组织实施的保证。

(五)优化设计内部结构

一个具备高度自发性的劳动力系统,需要优化的内部组织设计从系统内部约束保证这种自发性工作指向工程的控制目标,因此自组织管理就要重视设置系统内部结构,需要工程管理者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制作标准化流程,使建立的小型学习型团队能在标准。,理的效率。

(六)柔性管理

对自组织型组织的管理,可以采用专案团队的做法,而不是像A型组织中建立严格的工程岗位等级制度,硬性的管理只会打乱系统内部自组织的性质,反而不利于施工系统的演化,自组织管理应该是柔性管理。

四、总结

本文建立的建筑工程自组织管理模式考虑首先促进建筑劳务工人为核心的施工系统的自组织,然后对施工系统进行自组织管理,在这种模式中,管理人员仍掌握项目执行权力,他们为了获得高效的管理愿意采用自组织管理策略,客观上减少了自组织管理模式实施的阻力。

参考文献

[1]沈国裕.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3):69

[2]郝蒲花.基于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及施工管理措施的探讨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70-71

[3]王永江.谈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2(29):265-266

[4]赵云,尉来邦.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2(3):276-277

[5]曲维忠,杨欣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提高策略探讨[J].煤炭技术.2012(9):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