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张晓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水利信息化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张晓艳

张晓艳张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650106

摘要:新时期,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水利水电事业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管理结构,有力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针对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水利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完善,使其灌溉、调蓄、防汛等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本文对水利信息化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水利资源共享的需要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数据资料较多,对这些数据资源的收集也较为困难,并且在工程项目法人、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之间需要交流的文件信息较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必然会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把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整合,这种整合是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的,可以方便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信息化设备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且也可以解决时效性问题,使工作人员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及时、快速、高效处理,提高各单位之间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效率;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调度系统可以顺利实现对各个单位的数据信息采集、汇总,并将其第一时间传输到需要的部门中,这是传统传输方式所难以实现的,是整个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1.2水利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一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实时化分析和汇总各种数据信息,并且在收集之后还可自动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可以按照预期设定的格式将报表进行输出,提高了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时效性;二是信息系统的畅通,还可以使水利单位内部管理更为高效,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更为便捷,同时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各部门在得到传达信息后及时作出管理决策,尤其是出现突发问题时,这样水利工程的决策效率就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最终带动水利工程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各项管理决策都必须要建立在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实现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对水利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准确搜索、加工和整理,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工程动态全局把握,并对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调整,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从而使水利工程管理更为科学化和流程化。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

2.1MicrosoftProject软件

MicrosoftProject是一款功能非常强而且便于使用的的工程管理软件,能够应用在控制较为简单的工程。它可以让使用者建立工程计划并对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并在运行的进程中可以追踪相关信息活动,使用户可以实时掌控项目的进度快慢、实际中花费的成本与工程前期预算的差距、水利资源的利用情况等信息。MicrosoftProject的界面清晰、便于学习和使用,上面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所可能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工程计划、各种资源的分配、实时的项目追踪、各种相关的表图、用网页的形式发送工程相关、使用Excel、Access或各种ODBC等能够兼容各种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2P3软件

P3项目管理软件是由美国的Primavera公司生产的,当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高级项目管理软件,它也是项目管理的一个行业标准。P3软件可用于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可以高效地控制大型的复杂的项目,也可以在同一时间管理数个工程。P3软件能够提供各种资源相互平衡的技术,与此同时可模拟实际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水利工程中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数据信息互相交换与汇总,使项目管理的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控制项目的进程。P3也能够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并通过与别的系列产品进行相互结合支持信息的收集、数据的存储传输和风险评估。

3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3.1加强对水利信息化的领导

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确立明确的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成立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保证各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交叉,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2建立良性的水利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机制

为保障水利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可缺少,并且要在已有的维护机制上不断加以完善,以保证水利信息化优势发挥得最大化。另外,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水平,落实责任制,做到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落实相关的任务。保证对信息系统的时刻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处理,避免系统的运行出现偏差。

3.3建立多层次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一项信息化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对创新型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从外部环境上,应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彼此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是保证人才流入的重要内容。另外,要形成良好的政策和鼓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其中,为水利的信息化做出贡献。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培养技术型和业务型人才也同样重要,可以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不断更新知识层面,努力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不同类型的人才

3.4增加投入,加快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为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与应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要正确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公益性,将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以充足的投资,保障水利信息化网络建设与水利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利用和共享,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5加快信息系统集成、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水利信息数据利用率

水利信息化各专业子系统涉及厂家不同、功能不同,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设计,使得各子系统间水利信息数据彼此孤立、相互封闭,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融合,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必须加快信息系统集成,改变原有的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缺乏集成性和数据共享性的弊端。联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充分利用现有采集设备,制定系统集成及综合利用方案,促进部门之间的共建共享,建设信息采集系统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已建信息系统的作用,逐步建立支撑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平台架构,并基于一体化架构进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和建设,逐步优化已开发业务应用中同类、共性的功能模块,推进业务软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数据利用率。

结束语: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利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我们要不懈努力,务实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通杰.论述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1:370+372.

[2]蔡阳.水利信息化“十三五”发展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水利信息化,2016,01:1-5.

[3]曾焱,程益联.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及其体系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6,01:6-9+13.

[4]杨凯.水利信息化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6,02:45-50.

[5]密梦怡,丁强.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市场解析[J].中国水利,2016,13:6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