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路工程的环保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浅论公路工程的环保途径

欧阳政卿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对策

一、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基于此,,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前期设计应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制定并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二、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

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

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先天”

缺陷。尤其对于高等级公路,为了满足技术标准,这种“忽略”引起的后果更为明显。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若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有效的对策已经是非常的迫切。

三、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对策

(一)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

2.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路线顺应地形的特点,合理的设置纵坡和竖曲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外形要尽可能的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并用植物精心绿化。

3.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

绿色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4.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用于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5.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

(二)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防止大气污染。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

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防止水质污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人河道

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t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三)营运期环保措施。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2.加强公路绿化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

3.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剑强.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陈明刚.论公路工程的环保途径[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4).

[3]赵永平,张辉青,屈吕文.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山西交通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