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分类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高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分类浅析

陈光谊

关键词: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

文秘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社会需求的文秘人员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实践性人才,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很少,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开拓意识都较差。

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秘书职业呈现出服务领域广、层次多,要求高的特点,人才市场上秘书的需求数量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10位。机遇带来挑战,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文秘专业要顺行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进行高职文秘专业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文秘人才。

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学模式的合理使用能提高教学质量。那如何使用教学模式呢?这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下面将从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的原则及其具体分类加以阐述。

1、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的原则

为了能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分类,笔者查看了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资料,调查了多所高职文秘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所掌握高职文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信息,总结出了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所遵循的四个原则,即主体性原则、能力导向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原来高职文秘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的原则。

在传统的高职文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能否准确地把握教材,往往只是重视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却普遍忽视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的掌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难以适应现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对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就应该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1.2能力导向原则

所谓能力导向原则是指高职文秘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原来“高分低能”的局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

传统的高职文秘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还沿袭着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手忙脚乱地记,很少组织讨论和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所学知识不过是老师思想的翻版,无个人所见。如此的教学会忽略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生的低效使用和行业流失。高职文秘人员应当是博学多才的“杂家”,应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在对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必须遵循能力导向原则。

1.3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指高职文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学以致用,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使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实际技能的教学原则。

文秘行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但目前高职文秘专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因此,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观察、处理问题,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4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就是指高职文秘教学模式形成以后并非固定不变了,而是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不断调整其操作程序,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模式的有效性。因此,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分类不是一层不变的,也是随着高职文秘教学活动的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绝对不能模式化。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高职文秘教育应构建多种教学模式,丰富高职文秘教学理论,提高高职文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2高职文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分类

笔者通过师生之间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对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实例,提出了着眼于理论讲授、着眼于实务训练、着眼于综合能力的三大教学模式分类体系,并对这三大分类体系从概念、程序、特点进行比较,为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依据。

2.1着眼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

(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理论——思辨教学模式

从以上表格对比得知,各种教学模式各具特色、各司其职、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科学合理的选用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效组合使学生利用多感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秘书专业的主干课程《公共关系》的“危机公关”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危机题材,增强讲授内容的背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案例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到《秘书基础与实务》的办文、办会中,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又可以应用在秘书的接待、开会、日程安排等项目教学中。

总之,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改革应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务必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操作程序、优缺点等,才能适应各种教学情景,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叶谰著.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1

[4]黄克孝主编.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3

[5]李晴著.地理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2

[6]李秉德著.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7

[7]查友梁著.教育模式[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142

[8]胜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2

[9]张智学著.课堂教学与策略[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