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杨丽芳

杨丽芳(广西乐业县教学研究室广西乐业533200)

摘要:民族地区普遍社会发育程度低,信息闭塞,社会传统习俗观念深厚,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教育愿望较弱,课堂教学改革迟缓,教学质量滞后,因此民族地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民族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019-02

说起课程资源,其概念是非常丰富的,但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既然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对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应该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当下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革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民族地区教育更需要这样的教改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如何在民族地区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民族地区教育现状

民族地区普遍社会发育程度低,信息闭塞,社会传统习俗观念深厚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教育愿望较弱,课堂教学改革迟缓,教学质量滞后,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所谓学生的素质,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特别是作文教学强调背、抄、套的现象尤为普遍,严重扼杀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中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就必须合理开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二、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一)课本资源的开发和拓展。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课本作为经过精心挑选的文本材料,其本身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属于经典的材料,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文本材料大多缺乏个性,更缺乏广泛性,有的材料仅仅是个例子而已,更有许多材料跟现实生活的距离非常遥远,学生理解起来费力,生涩。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文本材料作一些处理,以便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概括地说,大致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一“增”,即是在原有文本提供的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篇目,以达到巩固和补充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二“扩”,即是通过对某一篇目的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阅读,从而得到不同方面的提升;三“并”,即是将与课本同一类的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单元,这种归类遵循的原则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内容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亦可以是表达的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链”即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文本,可以将一些相关资料引入课本,如一些背景材料等总之不管采用的是哪种办法,其原则就是要适合文本情境特点,创设较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放眼望去,民族地区也能与时俱进,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条件把网络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即使有也是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而今网络技术走进课堂,走入语文教学,我们有必要让网络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融合,弥补以前的不足。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因为喜欢语文课而去学习语文时,他会积极调动自己身体各方面的感觉、思维器官,参与学习全过程。并且将这种过程维持较长的时间。而当学生因为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才去学习时,他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低效率的,且无法长时间维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生动、精美的画面,悠扬而动听的音乐,以及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语文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发现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万不可再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教师展示课件为学生操作课件,加大信息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如:好词好句的积累与沉淀,扩大课外阅读量,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社会资源的挖掘和深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一种知识被强烈地需要时,对它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格外浓厚,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是他学习语文知识丰富的土壤,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1.民族资源

我们生活的民族地区是极富民族文化气息的地方,如:广西的三月三、隆林县的跳坡节,乐业县的姆里屯文化、舞龙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利用本土民族资源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侵润在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感受着民族文化特有的风韵与古朴,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学习途径。

2.生活资源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常,看似普通,只有用心观察,都会闪出珍珠般的光芒。如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日常生活习惯,起床,刷牙,洗脸,排队,吃饭…写出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片断,在班里交流,同学们发现,原来每天要进行的这一些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每个人的做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光洗脸就总结出了不下十种的洗法,起床时各种不同的表现和心理描写,更是让大家忍俊不禁,尽情体会了一下平常生活的乐趣。

3.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神奇的,四季变换,星月转移,它赐予人们很多的美丽和灵感,抓住自然界中那美丽的一幕,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利用这个神奇的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是资源开发,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同时也是民族地区教育的一盏启明灯,由于民族地区的局限性更需要我们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