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的护理

张秀苗吴金娣

张秀苗吴金娣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州医院内一科528305)

【摘要】气管插管患者擅自拔管是护理不良事件,并时有发生。后果严重。据本人在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的方法:1加强看护病人2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使用、3.气囊管理、4.正确掌握插管深度、呼吸回路管放置要妥当、治疗护理时防管滑脱、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8合理使用镇静剂.9、心理护理及宣教,详见下文:

【关键词】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330-02

气管插管患者擅自拔管可导致通气不足、缺氧、误吸、呼吸困难、气道损伤、出血、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使病死率增加。预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护理措施相当重要,总结如下:

1加强看护病人

护士在做治疗时固然在病人床,除此之外应实施床边办工制。这种“离手不离眼”床旁看护可以降低患者拔管率。

2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使用

气管插管的管应用气管插管一次性牙垫(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这个固定器可以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又可以把气管固定在一个刻度和一方位上,还有左右两绑带可以饶过颈部在一侧耳边打结,固定整个牙垫。

3气囊管理

气囊发生破裂是导管脱落的高危因素之一。首先在行插管前认真检查气囊有无破裂,插管中保护气囊防止损坏。合适充气量的方法有:(1)最小漏气技术,在充气时将气体分次少量注入气囊,直到听不到呼气时气流向上冲击产生的声音为止,再抽出0.2~0.5ml气体。(2)听诊法,用听诊器放在颈部、喉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充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即听不到呼气时气过水音即为充气到位。若突然听到患者发出声音或看到患者两腮部肌肉颤动,应及时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当呼吸机反复出现低压或低通气量报警应警惕气囊是否破裂。

4正确掌握插管深度

根据身高、体型确定插管深度。一般成人经口插入深度22~24cm,经鼻插入深度24~28cm.

5呼吸回路管放置要妥当

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与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并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患者头颈部活动时导管不发生滑脱。

6治疗护理时防管滑脱

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操作完毕均要将气管导管及呼吸机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7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手配戴波板约束器(可防止手指伸缩)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及导管,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8合理使用镇静剂

长期留置导管者、躁动不安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我院多用让患者安静,预防拔管,有利治疗。

9心理护理及宣教

对清醒患者尤其是不合作患者,应加强护患沟通,耐心讲解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性和人体正常不适反应,借助家属的力量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建立人工气道后无法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愿,可将常见问题建成小册子,如“我的家属呢?”、“我欠费吗?”、“我的病情怎么样?”等,让患者借助小册子表达自己的意思,教会患者简单的手势,利于交流以了解患者的想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吸痰、换药、翻身等可引起的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音乐疗法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因此,给病情稳定、清醒的置管患者听一些曲调舒缓的音乐,以减少其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由置管所致的烦躁情绪。

总之,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自行拔管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