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民工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长沙市农民工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规划

王君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XJK18CZY001)。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一个大群体。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创业”。本文对长沙市农民工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农民工教育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农民工教育问题的重大意义,规划研究思路。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创业;规划

一、农民工群体现状及国家对农名工教育政策汇总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也称“农民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工”、“劳务工”、“进城务工人员”、“民工”等,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拥有农业户口,却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数据,农民工数量平稳增加到28652万人左右,据2016年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结果,外来农民工前6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处在4.3%−5.0%之间。农民工迫切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提高创业能力,弥补就业岗位工作强度大、条件差、失业率渐高等不足。

二、农民工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文献

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一个大群体,国外对于农民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可行能力、创业流动有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20世纪70年代提出“可行能力”(Capability)概念,指出可行能力是个体功能性活动向量的集合,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视可行能力集”,认为人类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可行能力的最大满足,而可行能力的向量增长即人类自由的拓展。Dustmann等(2002)发现,从德国回流的土耳其移民样本中,超过一半的回流者由于在异国的工作经历或学习在回流后4年内创办了小型企业。Mritra(2010)指出引起创业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Yukichi(2011)认为受教育程度、社会网络、从业经验、创业管理政策等是影响回流劳动力创业的主要方面。Demurger等(2011)发现,经过创业培训的流动劳动力具有更强的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与未外出者相比流动者从事创业活动的概率高10.4%。

(二)国内相关文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创业”。目前,关于国内农民工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从创业主体、创业动因、创业平台、创业风险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有关创业培训的研究主要基于创业培训平台搭建与创业培训政策两方面进行。张改清认为(2011),相比第一代农民工,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技能素质较高,市民化素质较高,社会资本积累相对较容易,更容易形成创业氛围与创业平台。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产品具有正外部性以及农民工教育培训对个人社会均具有较高回报率,我国应该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内容,构建综合教育培训平台;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拓展教育培训主体。

三、长沙市农民工教育问题研究思路

依靠“乡村——城市(镇)”外生转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工转移就业,长沙农民工自营就业能力总体偏弱,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务所需,当务之急。在对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同构面以及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索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机理。

分析适合长沙发展与实情的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机制模式,提炼相应的实施策略,推进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深度和广度。

四、长沙市农民工教育问题研究的应用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应用价值

近些年长沙省农民工群体自营就业较低,出现了农民工创新创业的趋势。想要创业的农民工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对于创业环境熟悉、创业政策认知、创业项目信息辨别、创业经验及技能积累等缺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是同步协调进行的,长沙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鉴于此,探索一套适合符合长沙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机制是引导、激发其创业潜能,实现就地市民化与就地创业良性互动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创新之处

新视角:将创业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各个方面与新型城镇化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理清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形成有利于农民工创新创业的培训机制。

新内容:①构建问卷,对长沙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所形成的良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②探究长沙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机制的模式及其实施策略。将新型城镇化与带有乡土特色的创业按地区不同的差异协调起来形成地方特色的创业培训机制,即因地制宜的制定创业培训各项扶持政策,形成对农民工各类创业培训的良性状态。并且针对现实中问题探索机制模式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成康康.ResearchontheInfluenceofRuralLaborForceTransferonFinancialEconomybasedonTimeSeriesModel.[J]RevistaIbericadeSistemaseTecnologiasdeInformacao(No.4,2016);

[2]成康康,郑爱翔.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政策支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3]曹艳春、戴建兵、王建云.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