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

/ 2

论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

袁媛&sup1,胥林&sup2,

袁媛¹胥林²

1、四川众合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绵阳621000

2、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并对其必要性进行了概述,简析了实践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的方式。

关键词: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消耗;能源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个大的方面。建筑是当前社会中的耗能“大户”,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总量的一半,这个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运输业和工业。所以,低碳生活的着力点应当放在低碳建筑上,继续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和城市生态建设。

1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概述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低碳生活是时下许多中国年轻人正认真考虑的问题。他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因此得到一个雅号——“低碳族”。“低碳”生活就是节约的生活。洗脸水冲厕所、手洗脏衣服、随身带水杯、出门乘地铁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低碳”小妙招。看看这些,其实也不难吧。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

2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1国际的压力使然

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能源需求量剧增,但能源结构无明显变化,能源利用率依然偏低,导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2009年丹麦首都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公布了全球30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行榜,我国以年70多亿吨的“碳排放”位居全球第一,与其他一些同样处在经济高速上升期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减排压力更为巨大。

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在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较高水平,我国的低碳化任务更加繁重。

2.2气候变化

在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高温事件更为频繁,部分地区夏季炎热日数增多,暖冬与热夏的次数增多;强降水事件增多;强对流天气更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冬季的寒潮持续时间缩短。

据研究,如果未来的气候持续变暖,将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直接危害沿海地区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

2.3能源消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中发展较快的高能耗重工业对能源需要量巨大,但是我国能源开采技术比较落后,能源结构始终以煤为主,因此导致我国能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由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资源、技术、制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致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低,近些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能源消耗的需求,越来越依靠国外能源的进口。

据调查,建筑物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体,每年有约1/3的能源最终被消耗在这里。通过应用新的低碳技术,推广低碳概念,实现建筑领域的减碳,被认为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和潜力。

2.4保护环境

当前我国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垃圾成灾和城市大气污染等,已经开始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政府吸取了西方在环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始之初,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建筑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发展低碳建筑,降低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2.5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纷纷推行了包括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等等在内的环境税。

在保护环境的大背景下,为减缓全球变暖,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税。碳税是指根据其碳含量的比例征收的税,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目的。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征收碳税的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拟再开设征收碳关税。

所谓“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能耗产品进口征收的碳排放特别关税。事实上“碳关税”的本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其并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反而是置WTO和《京都议定书》确定基本规则于不顾,其将严重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势必会引发贸易大战。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推广低碳建筑,降低碳排放总量,将应对“碳关税”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打破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3实践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的方式

实践低碳建筑与低碳生活的方式是遵循科学发展观,通过具体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技术的实践。低碳建筑应用方式和选择与确定具有功能性、地域性、社会性和物质性,须符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要求。

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低碳建筑作为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和要素,正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起到提高人居生态系统健康质量的作用。

低碳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作为城市的核心构成要素,它涉及城市生态系统,而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低碳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低碳建筑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它涉及各种生态技术。所谓低碳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的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存,且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宜居的可持续建筑物。

低碳生活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低碳建筑是通过在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更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水、材料等各方面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而低碳生活更多的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发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减少一次能源和高碳能源的消耗,节约消费资源,减少排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实现低碳建筑,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有政策规划层面的,有建筑设计层面的,也有行政管理层面的,只有各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低碳生活,需要人们转变理念,并需要依赖科技的进步。同时,不能片面的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要实现低碳生活,必须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步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154.

[2]郭峰,张仕廉.价值工程在EPS外保温技术选择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5(3):52-55.

[3]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7):1-11.

作者简介:袁媛(1982-),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工作,研究方向:建筑及规划设计。胥林(1982-),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汽车发动机质量控制工作,研究方向: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与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