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MRI与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秦晓冬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10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患者70例,均行MRI和CT检查对乳腺癌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外科者70例行MRI与CT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良性肿块者14例;CT检查,灵敏度85.71%,特异度71.43%,阳性预测值92.30%,阴性预测值56.56%,准确率82.86%;MRI检查,灵敏度96.43%,特异度78.57%,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84.62%,准确率92.86%;MRI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CT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CT检查,MRI诊断早期乳腺癌临床价值优于CT检查。

【关键词】MRI检查;CT检查;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52-02

乳腺癌是乳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乳腺癌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像学检查是早期检出、诊断的重中之重[1]。随着MRI和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乳腺癌采用MRI、CT检查,对乳腺癌术前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70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良性肿块者1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2~8.5月,平均(5.5±1.5)月。乳腺癌患者56例中,穿刺病理证实16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11例、浸润性小叶癌(LDC)22例、浸润性导管癌(IDC)23例。所有患者均经MRI和CT检查。

1.2方法

1.2.1CT检查采用西门子CT系统,患者取仰卧平躺位,进行薄层横轴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260mAs,螺距1.375,间隔设置5mm,层厚2mm,矩阵512×512。腋窝上缘至乳房下缘。对局部采用单侧放大扫描方式,必要时可进行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给予静脉注射碘海醇80~100ml,速度保持2~3ml/s。

1.2.2MRI检查采用1.5T超导MR成像仪,患者取俯卧位,双乳保持与检查线圈垂直的状态,先给予常规T1WI与T2WI平扫,层厚2mm,层间距1mm,矩阵280×220。然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2]。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乳腺外科者70例行MRI与CT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良性肿块者14例;MRI检查诊断乳腺癌57例,病理确诊乳腺癌54例,病理诊断乳腺良性肿块3例;MRI检查诊断乳腺良性肿块13例,病理确诊乳腺癌2例,病理诊断乳腺良性肿块11例。CT检查诊断乳腺癌52例,病理确诊乳腺癌48例,病理诊断乳腺良性肿块4例;CT检查诊断乳腺良性肿块18例,病理确诊乳腺癌8例,病理诊断乳腺良性肿块10例。CT检查,灵敏度85.71%(48/56),特异度71.43%(10/14),阳性预测值92.30%(48/52),阴性预测值56.56%(10/18),准确率82.86%(58/70);MRI检查,灵敏度96.43%(54/56),特异度78.57%(11/14),阳性预测值94.74%(54/57),阴性预测值84.62%(11/13),准确率92.86%(65/70);MRI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CT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6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为13~25mm,平均(19.20±3.50)mm。CT扫描,病灶最大径为13~23mm,平均(17.50±4.30)mm;MRI扫描,病灶最大径为15~25mm,平均(20.10±3.65)mm。

3.讨论

CT、MRI检查对致密型乳腺内瘤灶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观察、乳房假体后方乳腺组织内癌瘤的观察以及对多中心、多灶性病变的检出、对胸壁侵犯和胸骨旁、纵隔、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显示要优于其它方法,这对乳腺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及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有价值[3]。此外,CT、MRI对乳腺病变不仅可作形态学观察,还可通过动态增强扫描,了解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乳腺癌与其他病变鉴别并可间接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

CT分辨率高,增强可发现约2mm的小癌灶及肿大的区域淋巴结。MRI显示为边界不清、不规则的低信号块影。MRI的敏感性较高,特别对于致密型乳腺的微小病灶(盲径小于0.5cm)、边缘部位的病灶等非常有意义。但是MRI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对微钙化的显示不如钼靶敏感,检查时间长且费用昂贵。CT、MRI平扫及强化,病变形态不规则,可有星芒状或蟹足样突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密度或信号强度趋向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强化方式多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4]。

本研究中,CT检查,灵敏度85.71%,特异度71.43%,阳性预测值92.30%,阴性预测值56.56%,准确率82.86%;MRI检查,灵敏度96.43%,特异度78.57%,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84.62%,准确率92.86%;MRI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CT的检查结果。MRI诊断早期乳腺癌临床价值优于CT检查。

【参考文献】

[1]饶明月.MRI与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45-147.

[2]赵红光,林承赫,侯森.18F-FDGPET/CT与MRI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C]//中华医学会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2011.

[3]张辉,邹利光,逄鑫,等.CT/MRI诊断乳腺癌的比较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3):31-33.

[4]景琳.CT/MRI诊断乳腺癌临床对比分析[J].影像技术,2015,27(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