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方法探讨

黄金亮1

黄金亮1

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404

【摘要】目的:探讨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有效提取途径。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优化法提取,将得到的环维黄杨星D与异氰酸苯酯反应后,用HPLC定量测定比较提取效果。文献法为,使用0.5%冰醋酸加热超声提取,提取液调节pH,再用三氯甲烷萃取得到环维黄杨星D。优化法为,先用氨试液润湿样品粉末,加三氯甲烷搅拌提取环维黄杨星D。结果:文献法测定含量为80.7%,优化法为83.8%。优化法重复性试验RSD2.3%;加样回收率平均值96.9%,RSD1.7%。结论:优化法较文献法操作更简单,提取率更高,重复性好。

【关键词】黄杨宁片,环维黄杨星D,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杨宁片中主要成分为环维黄杨星D,近年来发现中国药典标准[1]所采用的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的是片剂中的总生物碱,不能真实反映片剂中环维黄杨星D含量。本文参考文献[2]来优化黄杨宁片中的提取方法,以异氰酸苯酯为衍生化试剂,用HPLC方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

1.仪器与试药

Waters2695HPLC;TGL-18G0-C高速台式离心机;ME235S分析天平,Millipore超纯水机。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888-200703),黄杨宁片(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mg/片,批号170302,170303,170304),甲醇(Fisher,色谱纯),异氰酸苯酯(Sigma,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XBridgeC18柱(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

(83∶1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2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

2.2衍生化试剂的配制精密吸取异氰酸苯酯20μl,加三氯甲烷稀释至10ml,摇匀。

2.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10mg置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稀释至25ml,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衍生化试剂0.2ml,摇匀,室温放置30min,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2.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1文献法(文献[2]报道的方法)取本品研细的粉末,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环维黄杨星D10m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0.5%冰醋酸溶液40ml,50℃加热超声2h,取出,放冷,离心6min(3000r/min),取上清液,残渣加适量0.5%冰醋酸溶液充分洗涤,离心6min(3000r/min),合并上清液及洗液,用氨水调pH值至9.0,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三氯甲烷50ml振摇2min,待溶液完全分层后,分取三氯甲烷层,用三氯甲烷湿润的试纸滤入圆底烧瓶中,再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40,30,30ml),分取三氯甲烷层,依次滤入25ml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衍生化试剂0.2ml,摇匀,室温放置30min,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4.2优化法(优化文献[2]方法)取本品研细的粉末,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环维黄杨星D10mg),置试管底部,加氨试液2-4滴润湿粉末并放置2min,搅拌使之附着于试管底部的试管壁。加三氯甲烷5ml,用玻璃棒沿试管壁搅拌约3min,转移三氯甲烷上清液至25ml量瓶中,再重复以上操作3次,将提取液合并至同一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衍生化试剂0.2ml,摇匀,室温放置30min,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2.53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取3批样品(批号分别为170302、170303、170304),按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制备,并测定含量。文献法测定三批含量分别为80.7%、79.8%、81.5%,均值为80.7%;优化法测定三批含量分别为84.2%、83.3%、83.9%,均值为83.8%。试验表明优化法提取效果最好。

2.6优化法重复性和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实验称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分别照优化法制备,并测定含量,结果RSD=2.3%,重复性良好。取其中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1,2,4,6,18小时测定含量,结果RSD=0.8%,供试品溶液在18h内稳定。

2.7优化法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黄杨宁片细粉6份适量,各加入等量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按优化法配制并测定含量,计算得回收率平均值为96.9%,RSD=1.7%。

3.讨论

3.1药典方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片剂含量,测定的物质为主含环维黄杨星D的总碱,包含了一定量结构相似的其他生物碱,专属性差。文献[3]直接用HPLC紫外检测器在低波长下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时,由于环维黄杨星D结构不含双键,紫外吸收很弱,不利于检测。本文使用异氰酸苯酯为衍生化试剂,柱前衍生化测定环维黄杨星D含量,能够较简便,真实有效的对主物质环维黄杨星D定量。

3.2文献报道多种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提取方法,多数过程较为复杂。本文比较了2种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实验表明优化法能够有效简化操作,提取率高,更适合生产企业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ChP(中国药典),2015.VolI(一部):1472.

[2]刘小东,沈晓霞。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杨宁片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时针国医国药,2008,19(9):2334-2335。

[3]许新军,张正行,盛龙生,等。HPLC/MS法与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有关物质比较。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5):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