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谈中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

龚慧敏

龚慧敏(一四四团中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接着提出了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064-02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始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在人的综合能力发展层次里,创新能力是最具价值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他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乐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中学阶段是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很强的阶段,他们渴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创造出新花样的梦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新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实现教学上的民主。教师要善于建立这种民主平等、敢想敢思的优良学习氛围,从而大大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型”人才观

传统的教育观崇尚经验,忽视创新,在这种狭隘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俯首帖耳的“小绵羊”,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千里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又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创新。

3.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还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其次,多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又活泼地学习,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创设情景,积极参与

中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作品的内容形式,将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因素相整合,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相符合的情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例如欣赏《渔舟唱晚》时,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歌唱晚,微风徐徐杨柳依依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荡漾,一渔夫、一叶扁舟的动人美景。这愉快的歌声、迷人的景象,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画面,并得到美的感受。再如在上《保卫黄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从以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创作一个舞蹈片断。学生几个一组,边唱边创,有的想到了游击队战士握着枪、拿着刀、猫着腰行军的情景;有的以左右串场象征着游击队在灵活作战;有的设计了射击、骑马、挥刀等动作。这些都显著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想象。

(三)创作良好的音乐环境

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而音乐课程中的创造,就是使学生借助想象力来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潜力。因此,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置身音乐营造的意境中,融情入境并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音乐的主题进行自主配画,激发想象力。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愉悦良好的环境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在现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及蕴涵的情绪。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意境,使学生能结合屏幕上的画面和景致感受乐曲的流动,产生共鸣并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为例,这只曲目如果只有教师一人范唱就唱不出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演唱影像就能将学生的视、听、触觉等都调动起来,就能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

(五)改革音乐课程教材的内容

目前我国课程教材设置上明显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功能不健全、课堂模式单一等弊端。必须扭转课程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时代社会发展的局面,突出课程教材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既重知识积累、又重能力培养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文学、生活、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欣赏、感受、联想、表现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们在实践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