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壁平滑肌瘤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阴道壁平滑肌瘤1例

辛永峰

辛永峰(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妇科014300)

【摘要】阴道壁平滑肌瘤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类疾病,该病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隐匿,可无明显症状,多为常规体检时发现。若肿瘤较大症状明显时则应手术治疗。现将我院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例该病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阴道壁平滑肌瘤;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5-01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4岁,于2014-2-15因“间断性右下腹阵痛半年”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1-30。入院半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右下腹间断性钝痛,伴腰骶部不适感,经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后可缓解,一直未予规范诊治。发病后患者无明显大小便异常。患者5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既往无其他病史。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右侧阴道壁略突出;宫颈光;宫颈右侧阴道壁内扪及4x4x3厘米大小肿物,质地硬,活动可,与宫颈界限清楚;子宫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示:宫颈右侧肌间低回声团---肌瘤?囊肿感染不除外。其余术前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完善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术中于肿物表面阴道壁内注射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切开肿物表面阴道壁,钝性剥除一完整肌瘤组织样物,包膜完整,肿物与盆腔不相通,与周围其余组织无粘连。

术后病理报:阴道壁平滑肌瘤。现该患者已复查7个月无复发。

2讨论阴道壁平滑肌瘤可以由阴道的血管平滑肌、立毛肌、阴道粘膜下平滑肌及圆韧带的平滑肌发生病理增生后形成平滑肌瘤。可发生于阴道壁各部,阴道粘膜不受累。因国内外该病报道例数较少,发生率无法统计。该病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0岁。该病通常为单发,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肌瘤直径一般小于5厘米,肌瘤大小与阴道解剖结构有关。临床表现隐匿,可无明显症状,多为常规体检时发现。该病临床症状和累及部位有关。若病灶位于阴道前壁,则可压迫膀胱及尿道,导致尿潴留、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不尽、溢尿等;若累及直肠,可导致腹胀、便秘和排便不尽;合并感染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道流血。本例患者发生于宫颈右侧阴道壁内,对直肠及泌尿系无明显影响,仅有间断下腹钝痛。该病发病率低,鉴别诊断包括:膀胱突出症、尿道膨出、尿道旁腺囊肿、尿道憩室、阴道囊肿、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对其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据文献报道,该病组织学特点和子宫肌瘤类似,包括完整包膜包裹平滑肌纤维和纤维组织的螺旋状结构。该病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是肌瘤大小、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及有丝细胞分裂活跃等。若肿块直径大于3厘米或高倍镜下核分裂相大于5个细胞,具有中至重度非典型增生,则归为阴道壁平滑肌肉瘤。故临床上遇到阴道壁肿块时,除常规考虑阴道壁囊肿外,不应该忽略阴道壁平滑肌瘤及其他疾病。该病的治疗原则:一、肿瘤较小无症状可以随访观察。二、手术切除:1、肿瘤较大症状明显者,可以行手术切除。2、肿瘤合并感染有破溃者,应先控制感染再手术切除。3、阴道神经纤维瘤,易复发,手术切除后应定期随访。三、手术方式:肿瘤摘除术。手术中若囊肿较大时要注意剥离时不要损伤膀胱或直肠。如果囊肿剥除有困难,可先将囊肿切开排液,再仔细剥离。

参考文献[1]沈慧敏、杨越波、梅辛贤、李小毛主编《妇产科临床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郑建华主编《外科手术规范化操作与配合———妇产科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4]魏丽惠主编《妇产科诊疗常规201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