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普通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王健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普通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放疗治疗,40例患者接受IMRT治疗,对比两组毒副作用、复发、转移等状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生存率、远处转移率,研究组87.50%、10%比对照组85%、12.50%(P>0.05);对比复发率,研究组7.50%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分析后建议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可采用IMRT方式,治疗后疾病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低,且安全,值得应用。

【关键字】宫颈癌;放疗;适形调强;晚期

晚期宫颈癌疾病因错失手术治疗时机,治疗时只能给予化疗或放疗,和早期宫颈癌疾病比较,其治疗效果较差。现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的一个标准方式则为后装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但血液学毒副作用和胃肠道反应较为突出。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治疗,剂量梯度较为陡峭,且有弧形剂量曲线,治疗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疾病,其疗效突出,但无法完全确定宫颈癌肿瘤边界,可能会导致肿瘤脱靶或丢失,现有关其临床应用价值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性。为此,本研究分2组讨论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局部晚期宫颈癌者80例,每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54.2±8.1)岁,病理分型:2例腺癌,38例鳞癌;研究组:年龄(54.5±8.2)岁,病理分型:3例腺癌,37例鳞癌。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入选标准:①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正常;②ⅡB-ⅣA期范围内患者;③年龄<70岁;④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并自愿接受诊治;⑤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磷癌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影响生命安全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②存在肿瘤病史;③已接受放化疗治疗者;④预估其生存时间<3个月者;⑤精神、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IMRT方式治疗,患者呈仰卧姿势,给予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范围为坐骨结节下缘到腰1椎体部位。扫描后,用系统勾画危及器官和靶区部位。靶区勾画;在CT图像上大体勾画出肿瘤体积和淋巴结(短径>1cm),第四腰椎为靶区体积上界,闭孔下缘为下界。从CTV范围外扩0.5cm则为计划靶区体积,并把正常组织勾画出。靶区剂量为5000cGy。外照射40Gy后则给予近距离治疗,腔内3次+敷贴2次,600cGy/f。限制危及器官:膀胱V50<50%,直肠V50<50%,小肠V50<10%,股骨头V50<5%。

普通放疗:体位、定位方法和研究组患者一致。使用前后对穿四野照射,5000Cgy/25f剂量。后装治疗方式和研究组一致,腔内3次+敷贴3次,剂量600cGy/f。

1.3指标判定

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患者定期接受检查,记录其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生存、疾病复发等状况,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毒副作用

研究组毒副作用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0%,且P<0.05。详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状况[n,(%)]

3.讨论

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宫颈癌,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均较高,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疾病早期阶段接受放化疗、手术治疗,其疗效较好[1]。但晚期阶段则错失手术治疗机会,则至可给予放化疗治疗,其疗效药物无疾病早期阶段理想,且放化疗所带来的血液学和胃肠道毒副作用对预后影响较大。所以,怎样将放疗化疗治疗的毒副作用降低属于优化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治疗方式的关键点。

现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的基本方案为含铂联合放疗,但部分患者仍然得不到有效治疗。且腔内近距离放疗和普通放疗副作用较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近年来放疗治疗已经逐步从箱式照射转变为调强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采用IMRT放疗治疗后,其疗效得到提升,且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对病灶附近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性也得到降低。此方式在靶区剂量相等状况下,可将照射器官和组织的照射体积和受照剂量降低,并降低并发症。且本研究中所列举的患者接受IMRT方式治疗后,其毒副作用总发生率(7.50%)低于接受普通放疗治疗的患者(20%),且P<0.05。也同时证实了以上观念。

学者王钇力等人[3]在报道中安如47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均接受IMRT治疗,从危及器官率上证实了IMRT放疗的优势性(P<0.05)。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综上,分析后建议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疾病可采用IMRT方式,治疗后疾病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低,且安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赵志鹏,程光惠等.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3D-IGBT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3):267-270.

[2]张云,朱勇,李小花等.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5):950-952.

[3]王钇力,许明君,陈悦.局部中晚期宫颈癌适形调强放疗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