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照护改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中期照护改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凌启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期照护改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大于60岁并且由于急性病入院的患者,待患者入院一周之内对其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施行评估,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在45~95分之内并且具备康复潜质的患者进行中期照护,共150例。其中干预组80例,在患者入园之后的3~7天进行中期照护,参照组70例,给予其常规的急性病医疗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之前重新为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待患者出院一个月后再次给予其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测定,并且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将入院时和出院前的数据作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和出院一个月后进行对比,干预组患者的伸展测试、步速和握力,改善情况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当中施行中期照护,有助于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提高其握力和步速。

【关键词】中期照护;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

老年中期照护指的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在医院内接受各种急性病治疗以后,想要使身体原有功能进行更好的恢复,还需要进行不断时间专业照护,也就是对于急性后期和亚急性的老年患者施行护理、康复以及综合性的医疗服务[1]。通常来讲,中期照护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更多由于急性病入院的患者尽快的恢复到患病之前的状态,降低失能及残障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的再入院[2]。当前中期照护在我国也是刚刚起步,对于如何评判且如何确定服务对象还尚无统一标准。本次研究通过参考香港、台湾以及各国当中中期照护的实施方法和内容[3],进行开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大于60岁并且由于急性病入院的患者,待患者入院一周之内对其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施行评估,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在45~95分之内并且具备康复潜质的患者进行中期照护,共150例。其中干预组8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平均年龄为(71.8±8.1)岁,平均身高为(163.5±7.6)厘米,平均体重为(67.4±6.2)千克;参照组7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平均年龄为(73.8±7.6)岁,平均身高为(157.3±1.8)厘米,平均体重为(68.3±5.5)千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干预组患者入园之后的3~7天进行中期照护,其中包括:管路管理、睡眠管理、疼痛管理、合理用药、预防跌倒、心理支持、营养支持以及肌力训练等等[4]。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急性病医疗护理措施。待患者入院的一周之内将评估结果当做基线水平,在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后的一个月分别给予其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测试当做随访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后中期照护的服务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以t来检验计量资料,用()来表示计算资料均数±标准差,以卡方X2来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入院时和出院前的数据作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和出院一个月后进行对比,干预组患者的伸展测试、步速和握力,改善情况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中期照护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更多由于急性病入院的患者尽快的恢复到患病之前的状态,降低患者发生失能和残障的概率,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5]。通常来讲,老年人由于急性病而入院,因为病初的食欲减退、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就会导致患者降低肌肉力量[6],同时由于疾病的打击,还会使患者发生肌少症,同时引发失能和衰弱[7]。为此,本文将中期照护加入到老年患者的康复当中,分别在其入院时以及出院后一个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伸展、步速以及握力进行测定,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入院时和出院前的数据作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和出院一个月后进行对比,干预组患者的伸展测试、步速和握力,改善情况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当中施行中期照护,有助于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提高其握力和步速,降低老年患者的退化功能,降低失能和残障的发生概率[8],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而使得老年患者的生活治疗全面提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霞,王峰,秦明照等.老年中期照护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49-49.

[2]宋涛,李辉萍,邓景贵等.中期照护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71-573.

[3]马永红.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的生命质量随访研究[D].东南大学,2007.DOI:10.7666/d.y1186677.

[4]黄叶莉,韩金凤,李书梅等.我国老年中期照护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861-1863.

[5]章莹,付伟.中国台湾老年中期照护特色病房见闻及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303-304.

[6]孙娟,朱卫国,王青梅等.中期照护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3126-3129.

[7]马玉,陈思,陈梅等.中期照护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550-3553.

[8]王静,皮红英,高远等.骨折患者中期照护认知度及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