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策略研究

张世民

张世民

[摘要]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是专业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均存在内容宽泛、不精深以及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探索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之路,加快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文章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的背景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如何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在21世纪中,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尤其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每年25%的增长率前进,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相关研究,我国的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软件产业等。

2、新兴通信业务,例如多媒体、数据通信、互联网、手机短信业务等。

3、信息文化产业,例如网络游戏等。正是因为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才特别大,其中以技术故障处理、软硬件安装和操作、设备监视和维修、客户服务等人才最为短缺。

虽然大部分高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但是专业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均在内容宽泛、不精深以及专业性不强等特点,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很难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有所成就,不能真正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只能在非技能型企业就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体系已经与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一致。另外,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定位是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的时候所采用的专业体系是本科教育的压缩式,不仅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未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不深入。高职院校要切实体现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需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进行创新,使其具有高职院校的特色,做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策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专业,但是专业的特色性不强,以传统的办学专业设置,对专业的实用性考虑不强,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不仅仅使教学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探索专业发展之路,尤其将特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专业建设已成为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不仅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专业设置理念创新出发,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措施。

(一)树立特色化的教育理念

目前在我国计算机应用人才缺乏,尤其是计算机软件测试人才较少,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这种情况,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特色化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当前计算机技术教学的瓶颈,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市场的需求准确把握,让专业教学能更加贴近实际,让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专业特色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不断寻求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路子,突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应用型的特征,高职学校与企业要密切合作和交流,打造一个适合社会需求的学、产、研合作的平台。同时要将该行业中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引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保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

另外,在专业特色化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全面职业化素质、就业竞争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整合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将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

(二)建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是指为了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体系的设置要求学生与社会生产需求保持一致,适应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岗位的需求,能掌握高新技术且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高技术人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以“就业为宗旨”,以“出口指导进口”为培养方案进行,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中要采用“平台+方向”的模式,从易到难,先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后开展实践能力型课程,最后将两者有机结合,由此学生具备了软件开发、编程等各种能力。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框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素养、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1、人文素养包括:(1)政治理论素质;(2)身体素质;(3)信息交流素质;(4)工程技术素质;(5)基本职业素质。

2、职业基本能力包括:(1)程序设计能力;(2)数据库管理能力;(3)网页设计能力;(4)网络管理能力。

3、职业拓展能力包括:(1)网站开发与管理能力;(2)网络工程项目实施能力;(3)多媒体产品开发能力。

(三)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重点,要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的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经常性的与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等途径了解国内外该课程的新理论和应用动态,从而及时更新课程标准,保证教师能严格按照标准教学。而随着课程标准的转变,课程的教材也要定期更换,使其符合教学需要。另外,在教学课程建设中要注意课程群的建设,积极整合主干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安排,避免课程重复和交叉。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设计各种教学课程群,例如网络工程课程群、网站开发课程群等,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按照课程群开展,能保证专业知识的细化。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开展专业特色建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吸引IT企业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学校要长期保持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成立共同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要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取缔一些实践性不强的课程,增开一些企业急需的课程。就目前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要增加网站美工、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站优化等课程,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强。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增加实践环节,将课外实践与课内活动结合起来,将课外实践成绩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中。在考核过程中要分为理论和技术两类,理论考试的内容较少,以实践技术考试为主进行评价。

(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中师资力量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聘请专业带头人。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聘请企业专业指导师,要求他们有在IT企业长期工作的经历,同时主持过大型项目的开发,他们能站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对发展动态做出分析,从而保证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要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骨干教师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开展课程开发和更新的工作。为此,高职学校不仅要从外部引进优秀的教学人才,而且要选送本学校优秀的教师到IT企业进行锻炼学习,掌握IT行业最新动态,了解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IT人才,从而回到学校之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不必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只有具备某一方面的较高技能即可,例如可以有高超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或者具有高水平的软件开发技能。

(六)建设实训中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增加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建立仿真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保证实训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结合,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等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其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主要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内部完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IT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3-6个月的实习机会,学校要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提供实习报告和实习成果,企业要提供学生的实际鉴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最后,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倡导学生建立专业社团,以骨干教师为中心,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进行实践锻炼,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人才。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技术专业,面对新的要求必须要走专业特色化道路,从专业建设理念到实施阶段均要有较大的转变和提高,把握社会需求特点,整合资源,培养职业能力较高的计算机人才。

注:

[1]陈利军,武俊琢.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

[2]刘丽.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8(15).

[3]郑伦川.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4]张传学.探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

[5]郭福洲.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J].电子世界,2012(4).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邮编:255314

(责任编辑董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