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mm2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质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1250mm2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质量研究

边林栋仉伉

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803

摘要:在大截面导线耐张线夹及接续管的压接过程中会出现松散、起灯笼、握着力和对边距超标等问题。本文结合灵州-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大截面导线压接施工要求,详细论述其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包括压接平直度控制、压接预偏量的确定、耐张线夹“倒压”及接续管“顺压”等,研究表明大截面导线压接质量控制工艺先进,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高压线路;大截面导线;压接连接;倒压技术;顺压技术

1.引言

随着张力架线以及液压压接技术的不断成熟,导地线的截面积也不断地增大,从±800kV锦苏线的900mm2导线、±800kV哈郑线1000mm2导线,再到如今±800kV灵绍线的1250mm2导线。在大截面导线耐张线夹及接续管的压接过程中会出现松散、起灯笼、握着力和对边距超标等问题,而对于1250mm2大截面导线可能会引起更严重问题,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不断发展,1250mm2大截面导线的应用将步入常态化,对1250mm2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截面导线压接设计

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较为复杂,压接机选型、模具选择、压接顺序、预偏量等因素对压接质量有直接影响。模具的对边尺寸是按照规范的规定。JL1/G3A-

1250/70导线的接续管和耐张线夹的金具外径铝合金管ф80㎜,钢管ф30㎜。模具的对边尺寸为铝模S=68.66㎜,钢模S=25.68㎜。

3.现场大截面导线压接质量工艺控制措施

3.1大截面导线压接平直度控制

通过试压接后,采用导轨时能够有限降低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压接管弯曲,试件均满足弯曲度控制要求。不采用导轨时,由于导线自重较大,压完一模后由人力对导线进行移动时极易造成压接管弯曲,不能将压接管弯曲度控制在1%以内。通过现场现场实际应用,发现300t及200t压接机相比,压模数少,伸长量小,弯曲度符合规范要求,且压接效率高。这是因为当采用大吨位的压接机时其压接模具宽度较大,每模压接时铝管与模具接触面积更大,导致铝管较难向外延伸,伸长量也就相应较小。

3.2压接预偏量的确定

根据压接管压接后伸长量一般为压接的10%计算,进行偏移量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改变压接的预偏量,根据凑微法的原理以及1250mm2大截面导线压接培训材料要求,最后确定合适的值。耐张管使用3000kN液压钳时,预偏值50mm;接续管使用3000kN液压钳时,预偏值45mm。

3.3耐张线夹“倒压”

耐张线夹“倒压”是指压接顺序从导线侧管口开始,逐模施压至同侧不压区标记点,隔过“不压区”后,再从钢锚侧不压区标记点顺序压接至钢锚侧管口。通过试压接后,当采用“倒压”的方式,由于是从导线侧向钢锚侧逐模施压,从而避免了导线出现散股松股的现象,同时导线的拉力值也可以满足要求,其如下图1所示:

图1耐张线夹倒压图2持续管顺压

3.4接续管“顺压”

接续管“顺压”是指压接顺序从牵引场侧管口开始,逐模施压至同侧不压区标记点,跳过不压区,再从另一侧不压区标记点顺序压接至张力场侧管口。“顺压”能够消除铝管先压一端的散股现象,但由于后压一端的铝管和导线的延伸会向管口累积,后压一端的管口仍会出现散股、松股现象。为进一步消除减轻后压一侧的松股程度,采取在张力场侧管口附近导线上卡上3~4个卡箍,压后松股程度明显减轻。“顺压”由于是从牵引场侧向张力场侧逐模施压,张力展放过程中,导线在张力和放线滑车摩擦力的作用下,铝管后压一端管口的散股现象向张力场方向传递,使后压一端管口导线的散股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或消除,其如上图2所示。

4.应用效果

现场导线压接完成后,对压接边缘进行打磨,通过施工队自检、质检员及监理复检,严格根据规范及标准对模具重叠长度、压接管的平直度、六边形的对边尺寸进行检查,保证压接后六角形对边尺寸不大于0.866D+0.2mm(D为接续管外径),铝管的弯曲度小于2%,压接关口出导线无松股、隆起及裂纹线现象。

参考文献

【1】《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DL/T5290-2013.

【2】《1000kV输变电工程导地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DL/T5291-2013.

【3】《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DL/T528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