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运用分析

李雪梅

湖北省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437000

摘要:心理教育对小学生具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应用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应用;分析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发挥着工具性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将生活和政治以及历史等多个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展现,然而这也是实施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由于小学生主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其外界事物很容易对小学生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积极阳光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教师要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合理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也能在心灵上得到满足。

1.设计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感受到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从自身的保护壳中走出来。首先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的场所,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做,要提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想法,对不恰当的想法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在长期的交谈过程中树立起正确价值观和人身观。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情景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知识和小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开展各种趣味性教学方式,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环境。比如:在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话剧表演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分别饰演课文中的一个角色,结合课文内容实施表演,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关注班主每位学生,对学生自身行为做到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促进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生活态度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积极培养,使其能促进优秀课外文化对小学生人格上的塑造。现如今是文化丰富的时代,教要能结合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书籍,对一本优秀的书籍不仅能感化学生心灵,同时还能对学生情操起到陶冶作用,使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树立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更好的促进学生乐观向上。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生性好动,并且也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在对书籍选择时,要合理应用这个特点,充分利用人物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追求,保证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事业水平的稳定增长。比如:教师为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主人翁保尔·柯擦金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物产阶级的斗士这一艰苦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保尔的生活环境和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体验中受到心灵上的感染。另外教师还要合理的向学生介绍该书作者,不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态度。

3.合理地进行鼓励性评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生心理成长阶段普遍存在比较强的责任意识,对于他人的称赞一直都具有较大的心灵需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这点,并且给予学生称赞以及鼓励时也要重视语气效果,让学生能从心底上接受教师称赞,如果教师对学生鼓励存在漫不经心,那么学生会认为自身没有受到教师认可,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语时,要采取合理的语气和态度,从而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同时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4.设计合作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对于合作教学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转变传统教学将学生培养成教学工具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全面了解,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具有的快乐。比如在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过程中,教学将全体学生进行相应分组,给每个小组都安排“游西沙群岛——自助游”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由于每个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会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悦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教学任务要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

5.以身作则,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着引导性作用,教师要想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自身心理素质给与提高,并且做到以身作则。其次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善自身思想观念。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魅力和热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研究得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教育不仅能利于语文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生活态度积极调动。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自我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对学生自信心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守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15):135-139

[2]严荏龄.语文作为课堂基础有效性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21):123-125

[3]韩玉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S2):125-129

[4]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18(03):183-185.

[5]杨海军.关注心理健康缔造心灵家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5(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