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创新

李秀梅杨雪萍刁芝香

李秀梅杨雪萍刁芝香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团结小学262521

摘要:网络已经迅速渗入现代社会,潮流不可阻挡。在当前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分析了现代网络发展给德育工作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还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工作健康成长

“信息载你遨游宇宙,网络带我穿越时空。”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挡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没有什么人不憧憬网络时代带给人们生存空间、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扩充,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又一个新的“生活世界”。如果作一项社会调查,问喜欢不喜欢网络、用不用网络,结果肯定是高度一致的“喜欢”、“用”;问担心不担心网络,或者问对网络放心吗,结果也肯定是高度一致的“不放心”、“担心”。为什么?这就是网络的两面性和双刃剑作用。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危险!对网络的“不放心”和“担心”,可以说最多的就是表现在网络安全上。近几年,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报道接二连三、形形色色,有关网络安全的政府行为、家长行为、学校行为和商业行为也在相互调适中创新。“导”和“堵”、“疏”和“禁”、“管”和“监”等等,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学校不可回避和必须认真处理好的几对矛盾。

一、认其分析网络对小学德育的负面影晌

1.对小学生交往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由此产生的逃学、离家出走、小偷小摸、自我封闭、行为古怪、与老师家长对抗等。

2.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综合症”、“生活厌恶症”,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萎靡、沉溺幻想、性格偏激、脾气暴躁、早恋、不珍惜生命甚至自杀等。

3.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缺乏症”、“道德认识迷茫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道德的不认同和反叛,对色情、暴力、欺诈、迷信、邪教的着迷,如“网上偷菜”,演变成实际生活中偷东西等。

4.对小学生思想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活虚拟症”、“生活游戏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现实生活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努力,把现实生活虚拟化、游戏化,甚至挑战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等。

二、正确认识网络对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1.网络使德育内容极大地丰富。教师、家长、社会、政府对网络的担心,可以说集中在“怕孩子学坏”上。但在主导者眼里的“不良信息”,其实对主导者自己而言并不认为是“不良信息”,甚至是比较关注的信息,而在孩子那里就被主导者“误判”为“不良信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主导者的一个不符合网络时代的错误判断,但大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所谓的“不良信息”不是什么不良信息,我们担心的是“孩子知道得太多”。这一点我们可能不承认,但这是事实。

2.网络使德育过程更具多元性和复杂性。网络信息来源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行业,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而且可以公开或者隐蔽地进行网上活动,又可以随意切换活动方式、变更活动内容,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网络上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不论身处何处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对传统的德育途径和过程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学生完全可以脱离学校、教师、家长的视野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因此,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只是建立在学校、教师、家长单方面基础上的价值、意识、认识,都必须加以改进。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反哺的准备,要有走下“神坛”的勇气,要善于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共享、共同进步。

3.网络使德育要求更高更广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网络信息的即时性、多元性、广泛性、自由性,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也必须具备即时性、针对性、独立性。如果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相关伦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在网络中已传播得纷纷扬扬,而学校教师还不能即时参与加以引导,或者只是进行单一的引导而没有顾及网络已展开的多方面议论,那都会导致学校德育的后滞无力。这种后滞无力会造成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无法进行,因为学生的思想已被其他信息“先入为主”地占领了。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1.三位一体,共同监控。对于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集体动员,各司其职,分工配合,管理好学生的上网情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学校,要改变以往的德育方式,要把德育工作跟社会、家长的配合结合起来,争取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创造共同协作的德育机制。要不断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变化,利用各种学校、社会资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协作,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网络环境。

2.提高素养,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教书育人,教师扮演的是一盏启明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航向。在德育工作方面,教师作为心灵启迪者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强化网络中的德育教育。

总之,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会他们认知不同价值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对网络内容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