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安装”模块化“施工在现场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析电力安装”模块化“施工在现场运用

邹永兴

(佛山市顺德区易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528325)

摘要:电力安装是一项集成度高,工序多、行业跨度较大、安装质量要求较高、相对复杂的一个施工体系。对电力安装现场的施工进行行之有效的管控,是保证电网运行安全以及以管理促效益的目标实现唯一途径。本文从电力安装现场施工组织化管理的优化入手,探讨目前电力安装施工标准化管理所未涉及的现场运用,力从从另一途径入手来达到优化资源,提升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安装;施工管理;模块化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陆续发展、不断出现,但是电力一块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技术在半个世纪以来未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在我国随着电力安装市场的多年发展,传统的技术人员梯队已基本完善。随着电力安装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已趋白热化。因此管理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的企业的利润及存活。

一、电力安装施工现场“模块化”管理的具体作用

电力安装施工的现场管理是电力安装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施工质量、电网安全运行、企业效率以效益的基石。主要是对电力安装施工在外部工序的合理推进,内部施工现场劳动力分配、内部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内部施工工艺的合理把控以及内部施工进度的推进一项综合管理。提升安装现场管理的水平,似乎目前的标准化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然,目前的标准化只是在框架上规定施工管理作业的准则。如何在准则上进行持续改进,是每个电力安装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下文就以电力安装施工现场管理“模块化”的为例,以咨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电力安装施工现场“模块化”管理的实施的理论基础

1、有研究表明,现代人过大的心理压力或过小的心理压力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因此带来各种在工作的负面影响,如工作懈怠、工作随意完成甚至工伤。在工作中的诸多心理压力源当中,工作目标不明确和工作要求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占比所有来源当中最主要的两项。因此,一个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在能力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对于电力安装施工现场管理而言,合理的设定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内容的固定化、模块化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上世纪中叶,被称为“日本复活之父”和“管理教父”之称的大野耐一发明了“丰田模式”(JIT模式),其核心管理理念是”一件流“,就是将汽车生产的诸多环节固定化,运用专人进行专一的工序作业,以高效的人工来提升公司整体的效率。因此,电力安装施工的模块化也必装提升安装的效率。

三、电力安装施工现场“模块化”管理的实施的的具体步骤

1、合理的设置电力安装现场工序的模块以及合理对应模块进行人员的固化。以电力安装最常见的接线为例(见下表)

由上述可知,即使是一项设备的接线工作,由于对象不同,涉及到的材料、人工、工具、工序和要求都不相同。这样我们可以将接线此项工作分成一次设备接线和二次设备接线两个模块,分别安排两组不同人进行此项施工。

2、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标准作业建立

标准作业是对周期性的人-机作业中将有关人的作业动作程序进行标准化,其目的是削除复杂的人-机作业的动作浪费,固化增值动作。标准作业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标准作业循环时间,二是标准作业当中的手工作业顺序,三是标准品的数量。以设备接线当中的模块二次投备接线为例

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合格的二次设备单条线的接线完成时间为30秒,以标准作业为基础进行工程总体进度的安排和把控。

标准作业是确保质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基础。同时,在实施标准作业的过程中,将成功经验和失败事例通过标准化工作,反映到作业标准之中,形成PDCA循环。所以,标准作业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如二次设备接线工作当中,对于线材的前期处理-剥线。对于一个不熟练人员而言,可能一分钟未必能完成这个简单动作,工作模块化以后,通过系统训练。工作人员可能在30秒内能够熟练完成。且在工作当中发现二次线的聚氯乙烯料由于化学交联的生产工艺原因一般都较软,一般的二次线剥线钳难于一次剥离,需要轻微的旋转后用力拔除会更快。而且实践当中旋转180度和旋转360度没区别。这就是一工序持续改进的结果。

3、标准化工作模块线平衡及改进

线平衡是对电力安装作业全部工序进行负荷分析,通过调整工序间的负荷分配使之达到平衡,最终提高整个工程进度。线平衡主要目的是提高人员及设备的生产效率,减少工时消耗,降低成本。为简便统计,假设完成工序由一人完成对应工作流程顺序和时间如下表:

循环时间=工序最长耗时=38天

线平衡率=各工序纯工时总和/人数×循环时间=54.73%

平衡损失率=1-线平衡率=45.27%

换句话言之,各工作模块间达成有效循环时间越为接近,则平衡损失率越小,工作效率越高,体现到电力安装现场管理当中,就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确定所有工序的对象和范围,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法或措施。例如增加人员、优化作业步骤、投入新的机械设备或是对作业模块进行重新分解,通过改善、分拆、合并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结语

电力安装整个工作体系较为纷繁复杂,其中涉及的作业范围和专业牵涉面较广。如何有效的将整个工作内容固定化、模块化,从而达到工作人员熟练化、高效化、技能化的目的,是工程管理人员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参考文献:

[1]应荣华.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05期

[2]甘卫华.N企业新生产线产线平衡率分析.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李体斌.基于费效比分析对H电机厂组装线改善的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年13期

[4]唐海波.启发式算法的装配线的平衡改善应用.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