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发展之我见

/ 2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发展之我见

张东平

宁夏国际招标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需要具备规模的营业场所和实力,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有健全的专家库。同时法规充许甲级招标代理机构跨省区从事招标代理业务,从而就产生了“资质挂靠”等系列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僧多粥少”,市场混乱。

据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底仅在宁夏开展招投标业务的代理机构(包括分支机构)共有114家。在宁夏这样一个总人口约650万的小省区,势必会形成恶性竞争。国家法规充许跨省区从事招标代理业务,有些人利用这点,钻法规的空子,进行资质挂靠。部分外行或半路出家对招标代理业务似懂非懂的人员进入代理机构从业,借用或挂靠外省企业的代理证书,三五个人组成一个代理分支机构,通过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代理费用获得业务,对规范招投标市场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还对一些在宁夏正规从业多年才获得代理资格的规模企业形成不小的冲击,严重扰乱了宁夏的招投标代理市场。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招标”抱怨“以前合作多年的项目单位,由于一些低资质甚至无资质人员通过资质挂靠,降低费用,暗箱操作,抢走了合约,现在市场很难做”。现在各省招标代理市场中,小公司或三五个人通过租用、借用资质等方式“挂靠”大公司的混乱状况已有蔚然成风的趋势。

2、市场准入门槛低,成为无序源头。

招标代理是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一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和相应的资金及场所,才有资格从事招标代理活动。一些正规从事经营的代理机构,要辛苦经营十多年积累业绩,认真培育自己的专业队伍,同时具备各种严苛条件,才有资格获得相应的资质,而部分“代理机构”一个简单的“挂靠”,再做个地方备案,就瞬间代替了正规企业多年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竞争,正规企业不可避免的处于劣势。

3、跨行业监管受限,市场无限扩张,不利于优化发展。

招标代理机构缺乏以招投标职业准入资格为基础的统一和严格的准入标准,政府审批市场准入,行业多头管理,却又由于跨行业监管受限,存在各不管的“真空”区域,管得了准入,管不了退出,导致招标代理机构准入容易,退出困难,优者胜不了,劣者淘不下。一方面,新的招标代理机构源源不断进入市场分摊招标代理业务份额,另一方面,已有的招标代理机构利润骤降,发展受限,整个行业处在低水平、低层次上无限扩张,难以调整结构和优化发展。

4、现有的体制难以大量培养专业化的代理人才。

招标代理机构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其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其所拥有的专业人员,从业人员不但应懂得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项目管理和法律知识,具备综合协调能力,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目前,很多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少之又少,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拥有这些专业人才的正规代理机构由于市场冲击,企业利润降低,无法提供较好的薪酬待遇留住人才,形成培养了人才又养不住人才的怪圈。一些“挂靠”的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没有任何招标投标专业基础和必要的培训学习就上岗,规则不明,盲目操作,失误不断,编制招标文件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漏洞百出;有的招标代理从业人员甚至缺乏诚信守法的基本职业自律意识,无视公共利益和招标人利益,放任和参与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活动。

5、多头管理,行业缺乏统一规则,代理机构处境尴尬。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羌建新认为“市场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多管,而在于会管”。而招投标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参与的相关方比较多,涉及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多部门监管机构、交易中心等,所有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各方都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或不同方式影响着招标投标活动。多个行政监管部门各有各的要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则也不统一,各有各的规则,各有各的要求,招标代理机构作为招投标活动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受限较多,处境尴尬。

二、思考及建议

1、严把市场准入关,树立行业标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无论高、低,最重要的是合理、适度。市场发育度低,门槛低一点,可以刺激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发育度高一点,门槛高一点,可以起到规范和专业引导的作用。针对目前招标代理市场“僧多粥少”,市场混乱的情况。建议各有关部门,如行政监管部门、发改、审计、监察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抽调专人组成联合检查组,实现跨行业监察,加大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挂靠代理机构的考核检查和管理力度,严格实行招标代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资质挂靠问题,发现一起清出市场。并制定严格的跨省备案制度,让“资质挂靠”无可乘之机。同时些培育和鼓励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代理机构发展壮大,在政策制定、资质升级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鼓励其培养自己专业的代理人才,树立遵守行业规范的标兵,对规范招投标市场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2、建立信用平台,实行优胜劣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培育招标代理市场需要政府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代理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树立人人“诚信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的核心。建议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和代理从业人员管理信用平台,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及时宣传鼓励,对违法违规、资质挂靠、业绩不良的代理机构和个人,及时披露其失信行为,使其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这对加强代理机构行业自律,优化市场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3、统一操作规范,减少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效能。

要真正规范招投标活动,使管理效能最大化,必须要做到制度健全,监督严格,角色定位准确,行政行为规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实现运营行政机构效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建议各级招投监管部门尽快制定行业统一可操作的规范,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制定规范简便的交易规则,营造统一、开放、竞争、规范的市场环境。

4、成立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推动代理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建议成立地方招标行业协会,建立企业和政府对话平台,有问题及时沟通,集中反映,及时解决。协会要定期组织一些行业专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完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等手段来约束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代理行为,弥补当前政策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带来的缺陷,形成优势互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5、加强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建议对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各种压力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要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清正廉洁意识,靠自身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招标代理业务。

同时招标代理机构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加强自身建设,对服务标准进行深耕,提高技术含量,把代理市场做大做强,走专业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还要多方位拓展业务,走造价、咨询、监理、代建或项目管理等多元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成为抗风险能力强的咨询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