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毛遂自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论《毛遂自荐》

张文忠

张文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毛遂自荐》,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编入高中课本第六册,(2006年版)我读它,却不能苟同,为什么?因有以下几点是要与世人共同商榷的。为了使一般读者讯速地明晰事理,笔者愿费纸笔与手工,把该篇的第一段原封不动的抄录在下:

周赧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8),秦国的军队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救。平原君想从他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一同前往,可是,只选到十九个,剩下一个怎么也挑不到满意的,这时有个门客叫毛遂的就向平原君推荐自己。

平原君说:“有本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像锥子放进布袋里,锥子的尖头刻立会出来,而你在我们下已经三年了,周围的人没有称颂你,我也没听谁提起过你,这说明你没有什么长处。既然没有长处,请你还是留下”。

毛遂说:“直到今天,我才请你把我放进布袋里罢了!如果你早一点把我放入布袋,我早已脱颖而出,绝不会是露尖儿”。

平原君觉得他很有意思,就同意他一同前往,其他十九人都耻笑他”。(白话《资治通鉴》)

读了这段文字,我对毛遂自荐成功已一目了然。对“文章作法”而言,它的信息传递已完整,完全可以就此结束,方算作文高手。然而课文接下来继续讲毛遂到了楚国如何施展才智,如何慑服楚王合纵抗秦,虽然说得楚楚动人,但已是弦外之音,属于画蛇添足的成份,不属于自荐的范畴。有文为证:“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纵,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登,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何也?”

看,这哪里是自荐的言行?分明是十九人的公推。笔者认为,如果要保留此段情节,题目非改不可。改为《毛遂传》或《众公举才》,完全可以统率全文内容了。据注释部份,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很使我迷惑不解。编者,当代人,对中国文史了如指掌,笔者是赞叹、敬畏、仰慕不已的人,怎么搞的,在这里给司马迁的史料取了个题不挈文的名目?这是其一。

其二,比喻不当。这段的比喻是不能接受的。请揣摩对话:“有本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像维子放进布袋里,锥子的尖头立刻会露出来……”。“直到今天,我才请你把我放进布袋里罢了!如果你早一点把我放进布袋里,我早已脱颖而出,绝不会是露点尖头”。

听,这对话是矛盾的,对抗性的。平原君把世界喻为布袋,而毛遂并不买单,他的布袋是指二十个出使楚国的人。这样一来,布袋到底是世界的喻体还是二十个人的喻体?当事人各持一词,读者也莫名其妙,这便是比喻不准确。另外,本事喻锥子妥贴与否,也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说,饭养身;歌养心;药治病是物的本能,不是本事。同理,锥子露布袋是本能,不像本事。人的本事与天时、地利、人和是分不开的。我们看孔子、屈原、介之推等等古人,他们分别像“丧家之狗”、“一生清醒一生忧”、“割股啖君而不言禄”的“笨蛋”,你能说他们没有本事吗?不!他们本事大着呢,可他们活着的时候,为什么本事老是被埋没?那是因为“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实”的缘故。(《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应该承认这样一种事实;任何社会,都有怀才不遇的人存在,都有滥芋充数的人存在。不是吗?“文革”年间,初中尚未毕业的人也能上大学,也能提干,小学尚未毕业的人也能代干转正,而九十年代,考大学差一分也得落榜,这是机会不平等。机会不平等是人为的,并不是社会分工。沈从文先生以自修的学历得到胡适先生的提拨,曾任西南联大讲师,而文革期间他从事的是厕所清洁工,这足以说明本事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并非锥子露尖的表象,所以“比喻不当”并无恶意。

其三,主题思想揠苗助长。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看原文:“平原君订立合纵抗秦后返回赵国,说:“我再也不敢说能识别天下的士人了!”于是让毛遂做了他的上宾”。我认为,平原君的话正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意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选人才”这话。这主题不坏,很有借鉴意义,应好好学,但它不适合高中生。因为高中生只学些基本的基础知识,还有大学、研究生、硕士等学位没到,也就是还不是什么材,若要他们学识别人才这门本事,为时过早了,无异于揠苗助长。况且,学制里面设置严密的考试规则,你才或不才,还得由答卷说了算,干嘛要多此一举?

关于自荐方面的话题,那必须自己肚里有货才行。比如酒,十之八九的人爱喝,但假设你空着肚子,两杯下肚叫你飘飘然起来,你还能做什么?做事更要肚里有货。比如写文章,有灵感还不行,必须有布局谋篇的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及至生物方面的常识,也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语法常识,这篇文章才能写得出来。你肚里没有货,正是你馋食的时候,不能因为馋而爆饮爆食,所以自荐必须慎之又慎,没有百分之六、七十把握的事情不搞,这才是明智的人。毛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肚里有货,不可人人模仿,所以不能号召人人学毛遂。要学,只能是成了才的当代平原君和毛遂才是对象。

有了以上看法,对《毛遂自荐》这篇课文以这样的题目入教很是不服,假设我当老师,这篇课文无从说清。

作者简介:张文忠(1992年5月—),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