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张敏

张敏/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为适应新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从课程特点规律出发,构建与高职生思维方式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式”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的不是从事科研、设计工作,而是对特定技能非常熟练的技术运用型人才,而且需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应,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过程及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划。伴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项目化的建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将进一步由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转化。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动机、意识、思想和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技术运用型人才。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立体式模式改革的提出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院校应该实行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这说明,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能掌握熟练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即是职业能力的发展,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总体上不断推进,专业课程的教改在各方面基本都先于、优于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公共课程的教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的痕迹,普遍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专业课教学更能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环境和形式,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职教育本身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同时,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上大多还是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即教师讲授理论、原理多,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少;教师讲授知识多,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少;教师提供现成结论多,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概括结论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强化,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技术运用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效,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构建与高职生思维方式相适应的多维性、立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目标定位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为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整体素质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课程僵化说教的现状,努力营造立体式、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立体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变精彩一堂课为人生重要一门课。构建既注重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有益补充的立体式教学模式。

二、立体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一)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性”。

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性”。即既要符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素质的总体要求,又要适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需要。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努力使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回答时代热点问题;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解惑析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教材为基础,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编排,形成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内容和使用上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思考和联想,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展与老师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互教的活动,自觉体现出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式教学模式。

立体式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提出来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立体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多维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目标式教学”、“导学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法、教法和教学内容;师生参与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参与学、学生参与教,教与学多层次缠,.融合互促,其实质是把以上两个中心拧在一起.激发教学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树立“立体”的教学观,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即突破单纯知识讲授的惯性思维,树立“立体”和注重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思维模式。教师的作用绝不能满足于传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除理论教学以外的实践、网络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分析、自主地选择吸收,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验证和巩固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观点,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

三、立体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立体化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符合行业、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人才,所以一名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和技术,还必须具有企业意识,具备发展行动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高职学生的企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等是主要是通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习得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既强调思想素质又突出职业素质。为此,要重新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立体知识结构。在内容教改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既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普适性,也要针对不同专业、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诉求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注意具体岗位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这样针对具体的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鲜活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依托“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同时还要注重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利用高职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这一媒介,对学生进行企业意识、企业文化等相关方面的素质培养。

(二)教学方法立体化

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改变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以全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的过程中,由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向“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由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方式、手段转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学习器官,形成立体化教学情境和交互式的教学活动,构建立体的、多层面的、多向的互动的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立体化、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立体化。同时,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可探索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提升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并从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立体化

要让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地入脑、入心,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教学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既要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要与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之前,要精心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目标与要求合理安排,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在课内实践教学中,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辩论、热点新闻点评、主题演讲、专题讲座、看录像等。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并让学生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帮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和加深已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在开展校内实践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寒暑假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要对照实践活动目标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

(四)教材建设立体化

建设立体化教材是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育部统编的主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辅助教学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素材库、网络精品课程等。通过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集成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立体式教学新模式。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也是隐性教材,让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总之,在高职人才培养新的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顺应时代要求和其本身的教学规律及特点,构建立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变革的根本理念和终极目的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秦亚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5).

[2]张迎春,郝海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06,(02).

[3]舒先林,叶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生互动模式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2008,(04).

[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