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探究教研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质疑、探究教研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肖然贵

肖然贵(普安县第一中学贵州普安561500)

【内容摘要】“质疑、探究教研教学法”是一种以质疑、探究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学模式,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积累所探索出来的一种体现“师生、生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以质疑化学教学为前提,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小组式教研为主体,以倡导知识的系统化和学习过程的生活化作为教学终极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研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教研教学模式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质疑探究式学习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质疑探究学习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如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在某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错误,对新情景问题,因读不懂题目而无从下手;对开放性问题,因思维定势而一筹莫展;对化学知识感到非常零乱,记不住,从而对学习缺乏兴趣,丧失信心等等。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珀金斯教授将智力表示为:智力=智商+策略+内容知识。而同一班级的学生在智商和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显然,策略是影响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是否学会,是否聪明,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对策略性知识领悟的多少,运用得是否灵活。如果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称为第一层次的学习,把一般程序性知识(除策略性知识外)的学习称为第二层次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称为第三层次的学习的话,那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还是前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仍处在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学习策略,不会主动的学习,出现一些问题是不足为怪的。所以,加强学习策略的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需要,而且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策略学习者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化学问题、化学实验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生活中的化学),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积极的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

二、培养学习策略的目的

1、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业务能力。2、提出并推广优良的化学学习策略。3、培养学生掌握“质疑—探究”的化学学习策略。4、探索更为恰当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审能力。5、培养学习型的学习者。

三、培养学习策略的意义

1、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化学实验,问题与思考,实验探究等,决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质疑—探究”学习策略的确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结合体,是产生新想法,发展新事物的能力。而新想法的产生和新事物的发现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质疑—探究”。“质疑—探究”不一定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了质疑探究。探究与质疑总是相伴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切思维都是由问题引起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爱因斯坦也认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质疑问题是现实矛盾的主观反映,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就是认识并解决现实矛盾。在一定意义上,人就是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变外界和自身现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能力就成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成为一种创新性自主学习素质指标的核心要素。所以说,“探究”是“创新”的关键一环,“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应当看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与提高。

因此对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情景,积极探究,提出独到的见解与独特的做法,并能做到自我监督、自我调控,从而达到反审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人,是培养有成就动机的人,培养保持稳定情绪、情感态度的人。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不断反审自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客观评价自己,使自己的头脑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从而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这个过程就是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渠道。反思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的体现,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关键所在。

3、学生自身的需要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提倡“质疑—探究”学习策略,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的是欣赏和鼓励学生,将学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使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四、培养学习策略的依据

1、现实依据

首先,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既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又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和潜能的发挥。这不仅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大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提高的可能。

其次,新一轮的高考命题和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迫使我们必须构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新一轮高考命题的改革方案逐步由试行到全国推广。如果说以往的高考更多的强调学科能力的话,那么现在的高考则更多的强调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调使用资料索取有效信息和理解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明示我们,随着高考内容的改革,再沿用以前的学习方式,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的,另外,从2001起在全国38个地区开始实施使用新的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地探究性学习。二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质疑—探究”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2、现代教学理论基本观点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基本知识的领悟和形成技能技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人唯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的方法,这种实践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因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质疑—探究”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3、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思考问题,主动探究。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阶段,往往主体地位还不能确立,主体能力低下,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确定,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有搞清事物发展前因后果的趋势。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所以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五、总结

化学学科具有培养学习策略的学科特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化学学习策略,教学中可操作性强,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易于理解,易于迁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并能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今后,当学生积累一定策略性知识后,还将开设有关学习策略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策略性知识。

参考书目:

1、彭贤智主编:《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山东教育出版社

2、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3、欧阳芬主编:《有效教学的基本功4》,2012年,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