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绿色施工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铁路绿色施工现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庭联

刘庭联(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渝铁路兰州枢纽项目经理部,兰州730070)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过程中付出沉重代价后形成的理性共识。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绿色铁路”是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环境和铁路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绿色施工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铁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以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为子系统建立了“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建立资源节约、环境污染轻、运输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型绿色铁路交通运输系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绿色铁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U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43-02

0引言

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需要依靠铁路这种占地少、耗能小、污染轻、安全性好、大容量、具有中长距离运输优势的陆上运输工具,来作为大跨度的经济联系纽带。随着路网的扩展,车速的提高,车流密度的增加等,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目前,我国空气污染已相当严重,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面对环境的逐步恶化,铁路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提供运力支持、当好先行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也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为民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重任,铁路建设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污染轻、运输效率高的可持续发展型绿色铁路交通运输系统。

1绿色铁路涵义

1.1绿色施工涵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推广,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等作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被众多业内及社会人士所了解和关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工程施工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1]。根据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对于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及工程施工这种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好对于人类发展更有价值和长远利益的自然资源、能源与环境。同时加快工程施工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进程。

1.2绿色铁路涵义“绿色铁路”的概念可理解为:在铁路及配套设施如车辆、站场等从踏勘选线—施工建设—运营维护—报废回收的所有环节,以环境价值为尺度,运用各种绿色技术,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快捷、高效的条件下,不断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铁路。具体来讲,“绿色铁路”包括以下涵义:①将铁路产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②以经济持续发展为目的,铁路修建、运营和管理适合我国绿色GDP核算要求;③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各种能源和资源;④以生态环境保持改善为约束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所有不利影响;⑤铁路与自然和谐发展;⑥具备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⑦具备更高的运输速度和更强的运输能力。

“绿色铁路”是一个综合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绿色铁路”建设需要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协调统一。在铁路建设尤其是施工过程中运用绿色技术,尊重基地环境,进行场地分析与评价、减少场地干扰、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使用3R材料,减少废弃物填埋,同时,运用可持续的场地施工方法和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进行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清洁运输,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2国内外绿色铁路研究及发展实践现状

2.1世界绿色铁路发展现状人们对于铁路环保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研究,对铁路勘测、设计、建设、运营中如何保证自然经济效益,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护动、植物及各种自然特征,以及保护名胜古迹和风景等都已有较完整的规范和手册。美国1965年制定了《铁路美化规定》,日本1976年制定了《铁路绿化技术基准》。法国、德国、荷兰、英国等国对铁路或公路的环境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还规定了原则、方法等[3]。虽然发达国家对于铁路的科学研究优于我国,但也缺乏“绿色铁路”施工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

2.2国内绿色铁路发展现状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交通部、铁道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通知》,2000年,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的通知》,2001年,铁道部制订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新建、改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设计、造价、验收标准,安排必要的绿色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的协调发展。铁道部为指导既有线绿色通道建设,制订了《铁路既有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标准》,针对新线建设,制订了《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和《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暂行规定》等。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国首条同时也是世界里程最长的绿色铁路创新实践,是东北至长江三角洲陆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州)新(沂)铁路,胶新铁路很好的完成了“质量、工期、投资、安全、环保”五大控制目标,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达到了国内铁路同期领先水平。青藏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原绿色生态环保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渝怀铁路是我国第一批实施环境监理试点的绿色环保铁路。

3“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是通过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的某一方面或综合状况做出优劣的评定。为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客观、全面、科学,绿色铁路评价应把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等作为统一的范畴,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

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建立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让决策者及时掌握铁路建设和发展的态势。因此,绿色指标的选择应从项目前期、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阶段综合考虑。针对铁路工程建设所包括的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结合铁路工程的特点,设计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3.2各指标内涵

3.2.1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

3.2.1.1工地所在地区居民的评价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铁路工程的征地拆迁,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投产后的扰民、吵民、对沿线两侧居民出行的影响以及居民对工程的实施是否拥护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3.2.1.2社会经济效益铁路工程的实施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通过评价来判定项目的实施给当地居民在出行和其他方面带来多少便利条件和经济效益,能否加快本地货物流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给当地政府带来的相关效益等。

3.2.2资源与能源节约与利用

3.2.2.1施工用材3R材料即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就地(就近)取材可以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施工期间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等污染,运输费用也相应得到节约。绿色建材,是指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与回收利用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材料的目的。

3.2.2.2土地节约与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的严重威胁。土壤污染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且一旦污染,治理就很困难。通过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临时性建筑、辅助设施等的用地,通过施工设计和规划做到土地挖与填的平衡,合理利用其他工程土方,减少工程取土,以及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尽最大可能保存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

3.2.2.3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施工中通过节水器具和设施的使用以及给排水系统的优化等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3.2.2.4能源的节约与利用主要是考虑能源节约和进行能源优化,通过对电、油、气、燃气等能源的节约及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达到能源的节约与充分利用。

3.2.3生态与环境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古树名木、地下设施与文物进行保护以及协调周边生态自然环境;配备洒水车或喷洒抑尘剂,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对易飞扬物进行围挡等方式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施工工地夜间作业及电焊作业时的强光既造成了光污染同时又是能源的浪费,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施工污、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造成水污染;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音,进行混凝土无声振捣、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进行现代化的隔离防护、采用先进无声或低噪音设备等方式来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噪音扰民吵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废弃物的堆放和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4]。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实行现场定点、分类封闭堆放,垃圾装车运出时采用封闭式运输车,有效地抑制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期间,对土石渣料、噪声、扬尘、振动、废水、废气、废油、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处理和控制,实现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减量化及重复利用,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绿色铁路”是社会、经济、资源、能源、环境和铁路的协调发展,通过自身优势减少并最终实现建筑材料、能源以及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避免人类活动对于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竹隰生,任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4):33-35.

[2]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导则[S].北京:建设部,2007,9.

[3]王梦恕,等.21世纪的铁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4,115.

[4]杨子江.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