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张红丽

河北省新乐市邯邰学校张红丽

摘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而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每年的变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制定适当的标准,对所有的知识点才能把握好分寸,不至太浅或太深,才能纵横联系,前呼后应。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前期的教学准备环节,需要利用对应的教学工具,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教学反思,等等。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表现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确定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将核心概念和重要理论进行深度的研究,做到可以将各种数学理论公式熟练地应用在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好及时的反馈,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解题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数学思维方式运用熟练程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把握反馈时间,在学生学习后展示学习效果的第一时间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以鼓励为主,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制约数学教学效率的因素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使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厌恶数学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都表现不足,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变差,实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出现问题,使双方不能顺畅地沟通和表达而造成教学效果偏差;学生在不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学习数学,导致学生产生比较消极和盲目的学习态度。这些原因,都拉低了教学效果的表现。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这一课题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相配合,沟通顺畅。有效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鼓励作用,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给予对方教学反馈,在反馈中及时把握沟通机会。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创设侧重应用的问题情境。数学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掌握数学定理、公式和概念之后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如果忽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自信,还会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比较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还原到生活场景中,重点向学生呈现数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形成的,用叙述故事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场景中,使学生对数学理论产生学习兴趣,然后理解数学理论。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设计举一反三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将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生硬地运用在实际数学题分析中,没有办法灵活运用数学理论去解析题目的问题。在分析数学题目时,教师不应过多强调解题方法,而应引导学生深度分析题目,将题目的解决方法延伸到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法上,充分利用典型数学题进行知识延伸。在给学生分析解题方法之前,教师要对数学题目的设置原由向学生做出分析;对考查要点向学生做出分析;题目存在的数学思维向学生做出分析,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教学目的,学会举一反三,走出题海战术的学习误区。

3、实行多方面综合评定方法。在教学中发现,即使有些学生对数学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提高考试分数才是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很困难的,难免造成学生被迫无奈地因为教育体制,在分数和兴趣中选择分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学生做数学题目的对错数量来评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样的,仅仅从数学分数来判断学生的能力是不准确的,并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本质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大学教育中的学分考评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应用情况、学习兴趣和数学逻辑思维情况进行综合,将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更加贴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的评定结果。多方面因素计入评定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构建教学情境,将知识的讲解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5、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入探究性问题,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入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知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时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及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通过探究性合作学习,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数学理论知识带入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解题时的举一反三能力,在单个经典例题的讲解时,抓住深入探究的机会,将题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在评定系统上,参考大学教育中的综合性,多角度地评定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单一地采用分数制,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新荣;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构成探究——九个初中数学教师的观点[J];数学教育学报;2010(03)

[2]杨田,王广辉;透视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基于优秀初中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