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谈电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赵英显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安全部河北邢台0540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社会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企业尤其是我国大型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火力发电厂为例,对火力发电厂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电厂锅炉;

引言:火力发电厂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与社会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火力发电厂具有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投资大等特点,在生产运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因素,有些风险因素已成为重大危险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的稳定、企业经济收益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基于此,对火力发电厂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与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1电厂重大危险源识别

随着我国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我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厂重大危险源识别提供了依据。

1.1火力发电厂重大危险源

由实践调查与资料整合分析可知,在火力发电厂中常见的危险物质有:乙炔、二氧化氯、硫酸、磷酸三甲苯醋、锅炉灰渣、烟气、汽轮机油、高温高压水蒸气、次氯酸钠、氢氧化钠以及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电气设备,如锅炉、变压器、电缆等。当电厂中的危险物质单元内存数量超过有关规定的临界点时,将发生重点危险事故,危险物质则成为重大危险源。对此,火力发电厂应对这些危险物质进行综合、全面、有效分析,从中探寻重大危险源,并依据相关制度与规定进行科学管理,提升电厂安全管理质量。

1.2电厂锅炉重大危险源

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在火力发电厂中,当蒸汽锅炉内产生的蒸汽压强大于规定蒸汽压时(>2.5MPa),且蒸发量≧10t/h时,电厂锅炉电汽设备将成为重大危险源[2]。据实践调查与资料整合发现,电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常设有“燃油启动锅炉”用以满足电厂机组各环节用汽需求,具有间断使用性。通常情况下电厂所使用的锅炉设备,大多数符合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标准。对此,电厂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厂锅炉重大危险源的确立。如,在超临界机组中,所安装的启动锅炉,其蒸汽压力在3.7MPa-4.0MPa之间,使用温度超过439℃,蒸发量为50t/h,该启动锅炉为重大危险源。

1.3电厂危化品重大危险源

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关规定可知,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指:如果某场所或设施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使用、存贮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大于或等于临界量时,则场所或设施则为重大危险源。因此,火力发电中的危化品超过单元临界量时,则构成重大危险源。例如,当贮罐区所贮存的易燃液体(包括丁醚、煤油等),其闪点在28℃-60℃范围内,存储量>100吨时,贮罐区则构成重大危险源;当贮罐区所贮存的可燃气体,如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在既定条件下存储量超过10吨时,构成重大危险源[4]。此外,有关文件规定,火力发电厂中当压力容器内储存的易燃物质,工作压强大于0.1MPa、PV大于或等于100MPa•m3时,压力容器(场地)则为重大危险源[5]。

2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随着近年来,社会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府与相关机构对工业生产行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力度的强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现代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思考重点课题。对此,火力发电厂以及相关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加强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2.1相关资料收集

电厂在提升自身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意识的同时,应依据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相关规定,创新拓展电厂重大危险源对象和范畴,进行重大危险源普及调查与资料整合。在依据电厂实际情况与生产运营特点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储量、工艺过程与工作环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电厂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编制情况统计表,如贮罐区或贮罐基本特征表、重大危险源情况表等。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电厂重大危险源信息数据库、档案库,用以为电厂提供准确安全管理数据依据,明确监督与管控目标,提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

2.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有关规定对电厂重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用科学手段,如数值模型定量分析、大数据挖掘等,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电厂各类危险因素以及形成原因、重大危险源危险事故发生概率、危险等级以及危险事故后果影响等。从而制定层次性、系统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布置安全风险监控系统,进行分等级管理与监控,从而降低危险事故发生概率与重大危险源危害性,提升整体管理质量。

2.3重大危险源管控

为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活动,提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质量,电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定,保证各项制度与规范的贯彻落实。通过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创新与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专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工作目标,通过引进高素质、专业化识别与管控团队,进行管理优化。

2.3.1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构建事故应急预案,应以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进行预先规划,降低突发事件危险性。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由重大危险源引发事故预防措施执行规划、事故处理流程与细则、应急救援保证技术等。因此,电厂在应急预案设计与编制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电厂可能出现的重大危险源、突发事故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描述;其二,明确工作人员在应急工作中的各项职责、义务与权力,明确重大危险源所处位置与应急措施、方法;其三,构建紧急联系网络体系,促进电厂与消防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其四,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保险单位、消防公安机关、相邻企业建立沟通,实现电厂企业与其他机构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协调发展,加大社会监督力度[6]。

技术措施: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尽量从根源处消除重大危险源,实现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有效控制,如重大危险源搬迁、危险物质替换等;采用科学、合理的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性,如以低危险物质代替高危险物质,以无危险物质代替有危险物质或降低危险物质储存量;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对电厂进行自动化、自能化实时监控,当危险物质构成重大危险源时进行预警处理。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进行自动报警处理,从而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结论:总而言之,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中,企业重大危险源所具有的危害性,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加强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对提升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至关重要。本文对电厂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部门重大危险源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大为.金陵电厂: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中国安全生产,2016,04:42-45.

[2]杨燕.新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地理信息平台——重大危险源监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06:158-160.

[3]文佳艳,陈岩.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升[J].科技创新导报,2016(09).

[4]曹永吉,岳永红,陈鹏,蔡旭明,胡国柱.浅谈火电厂脱硝氨区安全管理经验[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140-141.

[5]赵贵鹏.燃煤发电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控[J].现代职业安全,2016,12:96-100.

[6]栗贵莹,王连庆,滕绍强.甲醇二期装置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0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