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优越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优越性分析

周鸿杰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小儿普外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12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短期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可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对患儿良好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220-02

引言

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此种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传统手术方法切口长、创伤大,对正常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将微创手术操作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本研究选取12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析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所选病例均满足小儿腹股沟斜疝相关诊疗标准[1],且满足腹腔镜及传统手术操作指征。数字随机分组,实验组(n=64)男性59例,女性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23±1.89)岁。单侧发病41例,双侧发病23例。对照组(n=64)男性60例,女性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14±1.92)岁。单侧发病44例,双侧发病20例。两组患儿病情明确,病例收集满足相关规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不满足相关手术操作及麻醉操作指征者;②合并器质性病变及严重先天性疾病者;③无法耐受相关治疗方法者;④多种原因致治疗中断;⑤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⑥无陪护家属或法定监护人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本组患儿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处理后常规切开皮下组织,腹外斜肌键膜及疝囊分离至颈部。取4号线不可吸收线,高位八字缝扎疝囊颈部。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腹外斜肌键膜进行有效缝合,同时重建外环口。无问题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减少并发症。

1.3.2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前充分排空膀胱,全身麻醉。脐部作切口,长度控制在4mm左右,建立人工气腹,并设置压力,通常为8~10mmHg。根据患儿耐受性,对压力进行适当调整。置入腹腔镜,取头低脚高位,探查斜疝侧内环口。做好上述操作前提下,若患儿为男性,则取脐左或右侧切口,直接置入抓钳辅助。充分应用腹腔镜引导作用,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疝气针操作。予4号线不可吸收线做环形缝合内环口,暂不收紧缝合线,压迫疝囊,方便气体排出。紧收缝线,并关闭斜疝内环口。于体外对线尾处理进行处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减少并发症。

1.4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儿短期内疾病复发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1.5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效果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4.963,P=0.018;

3.讨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与其操作相关的优点,如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开展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手术操作便利,同时不会对患儿生理解剖结构产生影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感。此外,腹腔镜应用优势明显,可借助其放大作用,对疝囊开展更为安全、精细的高位结扎术,减少术后并发症[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12.50%),与郑向欣[4]的对照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与此同时,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上述结果证实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可优化手术操作技术,且短期复发率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异,对患儿良好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促进患儿预后。本研究时间尚短,开展随访时间仅在3个月左右,无从知晓两组患儿术后长期复发情况,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延长研究时间,从而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向东洲,卢宗耀,王康太,等.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5例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15(05):601-603.

[2]史枢龙,宋志永.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6(04):627-630.

[3]姚银生,高勇,李慧群,等.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02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3(08):1435-1436+1445.

[4]郑向欣,管小青,吴骥,等.腹腔镜下带线气腹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17(04):46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