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梅列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 3

2012年梅列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吴康金曾铮陈培琼郑昌洪陈秀蓉刘

(1.梅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5000;2.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5000)

【摘要】目的:了解梅列区18岁及以上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情况:高血压24.3%,糖尿病9.5%,超重29.7%,肥胖8.8%,高血脂63.2%。2.主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率为21.3%,重型吸烟率为12.2%,被动吸烟率为40.3%。过度饮酒率为5.96%。每天食用新鲜水果、蛋类、茶的比例少,奶制品、豆制品、牛羊等畜肉、鸡鸭鹅等禽肉、水产品摄入不足。静态行为过久,平均每日时长5.59小时;9.8%没有中、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33.0%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交通性身体活动。结论:流动人口存在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吸烟、饮酒、膳食习惯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关键词】流动人口;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23-02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老年化和全球性的生活方式改变,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现在疾病谱和死因构成与世界各国一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导致医疗费用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1】。我国关于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的资料欠缺,针对流动人口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也相对不足。我区按照全国疾病监测工作布署,于2012年开展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区18岁及以上就业流动人口,并同时排除同一市内跨区人口。

1.2抽样方法

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即对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及其他(包括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六大类行业的的流动人口进行等额抽样,每类行业调查不少于50人。

1.3调查内容:

询问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血压、血糖、血脂等信息,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及口腔健康状况等内容。

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实验室检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指尖血和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病史者不服糖),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1.4统计方法: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

1.5判断标准:

成功戒烟者:戒烟者中,最后一次戒烟距调查时已有2年或以上的人。

重型吸烟:每天吸食20支以上机制卷烟。

过度饮酒:指男性饮酒超出5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饮酒超出4个标准饮酒单位。

合理膳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谷类食物,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静态行为过久:包括每天坐着工作、学习、阅读、看电视、用电脑等所花费的时间≥4h[2]

超重、肥胖:按照《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超重28<BMI≧24,肥胖BMI≧28。

高血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糖尿病: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OGTT-2H≧11.1mmol/L。

血脂异常: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成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6.22mmol/L(24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160mg/dl)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甘油三脂(TG)≧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脂血症。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1.1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分布在6大类行业、45个单位,共301个人完成调查监测,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1份,采集并分析血样301份。

2.1.2性别、年龄构成

301个被调查对象中男274人,女326人,女性比例高于男性;18~29岁、30~39岁、40~49岁分别占总样本的25.3%,21.5%、24.3%。

2.1.3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

调查对象中,未婚20.0%,已婚/同居73.2%,丧偶、分居等6.8%。

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最多,占29.3%,依次为初中毕业24.8%、小学毕业12.7%、大专毕业10%、本科毕业10.0%、小学未毕业6.3%、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5.5%、研究生及以上仅0.3%。

调查样本中离退休人员15.2%,农林牧渔水利从业人员13.8%,技术人员11.3%,其他劳动者10.5%,行政干部、办事人员、商业服务,家务,未就业、生产运输、在校学生在5-10%之间,军人,只占0.2%。

2.1.4家庭收支情况

600户调查户中家庭总收入、总支出的中位数分别为30000、21600元。

2.2慢性病危险因素

2.2.1吸烟行为

吸烟率为26.0%,男55.8%,女0.9%。现在吸烟率为21.3%,男45.6%,女0.9%。现在每日吸烟率为17.8%,男38.0%,女0.9%。重型吸烟率为12.2%,男26.3%,女0.3%。

被动吸烟率为40.3%,男40.5%,女40.2%。

戒烟率为17.9%,男18.3%,女为0。调查对象成功戒烟率为14.7%,男15.0%,女为0。男性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到60~岁组达到最高,到70岁以上组又下降(见图2)。

2.2.3饮食行为

调查对象以粮谷类为主食,有96.7%的人每天至少食用1次以上粮谷类。

主要副食品为蔬菜、猪肉。87.8%的人每天食用新鲜蔬菜,没有人一周都不食用新鲜蔬菜。每天食用猪肉的比例为46.5%,8.7%的人每周食用猪肉不到1次。

每天食用新鲜水果、蛋类、茶的比例少。每天食用新鲜水果的比例为39.7%,19.5%的人每周食用新鲜水果不到1次。每天食用蛋类的比例为34.0%,23.7%的人每周食用蛋类不到1次。每天有饮茶习惯的占29.2%,每周食用不到1次的占49.2%。

奶制品、豆制品、牛羊等畜肉、鸡鸭鹅等禽肉、水产品摄入不足。每天食用奶制品的比例为15.8%,56.5%的人每周奶制品食用不到1次。每天食用豆制品的比例为9.0%,34.3%的人每周食用不到1次。每天食用水产品的比例为12.7%,37.7%的人每周食用水产品不到1次。每天食用牛羊等畜肉的比例为0.8%,73.2%的人每周食用牛羊等畜肉不到1次。每天食用鸡鸭鹅等禽肉的比例为0.8%,59.7%的人每周食用鸡鸭鹅等禽肉不到1次。

2.2.4身体活动

交通性身体活动平均每日时长28.9分钟,33.0%的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交通性身体活动。职业性身体活动按不同性别、强度分类,9.8%的人无按中、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见表2)。

2.3慢性病患病情况

2.3.1超重、肥胖及体重控制

调查对象4.8%为低体重,56.7%属正常体重,超重率29.7%,肥胖率8.8%,中心性肥胖率36.8%。超重和中心性肥胖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60~岁组达到最高,后又下降。肥胖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60~岁组下降,后又上升,变化平缓(见图4)。

2.3.3糖尿病

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9.5%,男11.7%,女7.7%。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40.4%,男40.6%,女40.0%。调查对象中所有自报为糖尿病患者的采取控制措施的比例很高,达87.0%,男92.3%,女80.0%。

2.3.4.血脂异常

调查对象血脂异常率为63.2%,男72.3%,高于女性的55.5%。女性的血脂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到70-组最高,为88.9%;而男性的血脂异常率随年龄变化未见明显变化(见图7)。血脂异常的调查对象知道自己血脂异常的16.1%,男17.7%,女14.4%。

3发现和建议

3.1慢性病严重危害流动人口健康

调查对象超重29.7%,肥胖8.8%,中心性肥胖36.8%;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4.3%、9.5%和63.2%。慢性病病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腰围的知晓率分别为50.0%、40.4%、16.1%、3.3%,大量病人不知道自身所患慢性病情况,因而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8%、13.7%,糖尿病治疗率达87.0%。

3.2流动人口隐藏大量慢性病高危人群

调查对象血压正常高值者的占13.7%,空腹血糖受损者达15.6%,是潜在的一个高血压、糖尿病后备军。要通过定期健康体检、自助检测、慢性病筛查等方式上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干预。

3.3流动人口的不良行为广泛存在

调查对象现在吸烟率为23.1%,重型吸烟率为12.2%,被动吸烟率为40.3%,成功戒烟率为22.7%。过度饮酒率为5.96%,30天内饮酒率为36.8%,每日饮酒者占7.0%。静态行为过久,平均每日时长5.59小时,上网平均每日时长0.66小时;9.8%没有中、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33.0%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交通性身体活动;膳食习惯不合理,以粮谷类、新鲜蔬菜、猪肉为主食。每天食用蛋类、新鲜水果、茶的比例小。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牛羊等畜肉、鸡鸭鹅等禽肉摄入不足。研究证明,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缺乏、不合理膳食等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3】。

3.4亟需开展健康促进,提高保健意识。

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血压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69.0%、62.2%,血糖知晓率为19.8%,腰围知晓率较低,仅为3.3%。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提高流动人口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自觉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导流动人口积极创建健康生活环境,降低危险因素水平;积极治疗自身慢性病,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常改,李静,潘怡,等.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关系现况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6):555-55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改重大专项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2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工作手册》.福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翻印,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