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杨敏

杨敏(安宁市第一小学云南安宁650300)

从教25年来,我一直把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能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作为目标,现将我班学生德育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62人,男生31人,女生31人。其中来自乡镇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个体户子女19人,其余皆为企事业单位的子女。这些学生具有一下共性:

1.1富有爱心。孩子们热爱祖国,有远大理想,对祖国、家乡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有爱心,关心身边的人;比较善良,富有同情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体差异也较大。

1.2知行不一。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95%的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分清黑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20%的人则认为与己无关,60%的同学对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较宽容,宽容到不讲原则,表现出认知与行为不相符的倾向。

1.3价值趋向多元化。对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又具明显的特征。我明显感到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再是单一化,而是趋向多元化、个性化。50%的人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符合传统社会主流的价值观,20%的人备受父母宠爱,认为读书只是一个过程,只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好。

1.4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对社会、集体、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自我中心意识”更为突出。50%的学生凡事与自我为中心,要求周围人的意愿、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意愿。

2.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目前的道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造思维和强劲的生命力,还停留在知识性课堂传授面,大多是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2道德养成的被动性参与。部分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是被迫的,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原则,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不够高。

2.3道德教育的协调性不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三方面有力的配合,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从社会来看,不良社会现象,贫富差距悬殊,突出社会问题等,使一些孩子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从家庭来看,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教育方法不当,重智轻德思想等等都不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出现学校紧、家庭松、社会滥的现象,导致“5+2=?”。

3.对下步德育工作的设想

3.1重组教材内容。把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组合为四大模块: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每一模块既是独立的教育系列,又是一个可以互相交叉、迭加的分支系统,能与其他模块共同组成德育教育的整体。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月制定一个教育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各位同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促使德育教育主题化,阶段化。

3.2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思想道德需求,提供不同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针对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不同,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层次性,处理好广泛性与先进性,有用性与崇高性的关系,从行为规范、道德原则到道德理想逐步递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

3.3注重实践。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利用一些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

3.4关注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学困生,对于他们,及时鼓励常常是发掘他们能力的一种手段,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应及时加以鼓励,使他们在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信心,总能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取得新成绩。当然,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其他学生,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是班级的主流,我们要用发现、欣赏的眼光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自信地面对明天,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体会到通过奋斗达到目标的快感。

3.5强调示范性。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估,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实践体系、宣传体系和监督体系。通过开展“文明少年”、“好男孩”、“好女孩”等称号的评比表彰,借助“红领巾监督员”、“环保小卫士”,“安全监督员”,“小班主任”的督促,让学生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