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对生物化学复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利用思维导图对生物化学复习的研究

张雪莲

张雪莲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244-02

医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由于生物化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分散,抽象枯燥,概念复杂,酶促及化学反应较复杂,因此常常有学生反映课堂上听得懂,课后却感觉什么都不会,久之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对高职高专医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

1.问题的提出

在生物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学生经常反映做题时记不清概念和复杂的化学反应,考试前脑子一片空白等。这说明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如何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呢?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构建何种复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思维导图做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清晰度,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它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一把钥匙。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化学复习之中能较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能力。

2.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2.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者TonyBuzan在19世纪创立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最充分开发大脑潜能,极大地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1]。

2.2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运用各类思维导图软件。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因此不仅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学生也可很快掌握软件的使用,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但限于学校条件,在课堂上只探讨如何让学生体验思维导图的手工制作。

首先准备好空白的纸和彩笔,然后开始绘制:

⑴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字,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字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如《血糖》这节课,血糖就是该节课的主题,教材通过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来源于去路以及血糖的调节等次主题的展开。

⑵考虑次主题,也就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分支。

⑶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自己用一定的顺序或结构来罗列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做到语言最少表达最准、一目了然、中心突出。

⑷总体联系:各级分支绘制完成后,要用箭头将相关分支连接,使其相互联系,增强整个思维导图的整体性[1](图1)。

3.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运用

3.1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笔记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很多,学生往往忙于记录教师刚刚讲过的内容,而没有听到教师接下来讲的内容,错过某些重点、难点的听讲。学生疲于记笔记,谈不上自主思考、消化知识。传统方式记笔记是线性排列知识,课堂笔记往往是机械复制老师讲解内容,学生一般不能及时归纳总结课堂所讲内容,等到课后再总结则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不再完整,课堂笔记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知识是呈发散放射状,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不仅记录下老师讲解的知识,且能将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2]。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呈现教师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习得良好的思维方式。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用时少,听课不间断,有些知识在课堂上就可以“消化”,减轻了学生课后复习负担。

3.2运用思维导图,抓住每节课重点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通常先分章节独立讲授每一种代谢的知识点,在每一次课或每一章节讲授完成后,带领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如《糖代谢》中重点内容是糖的分解代谢、糖异生及血糖的相关知识,其思维导图见图2。

3.3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面对基础理论性强的生物化学课程往往表现出兴趣不强,特别是大篇章的理论讲授难以接受和理解[3]。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以思维导图的贯穿连接,使生物化学课程变得简明易懂,不断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4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是巩固、深化以及扩展知识的一种教学过程。由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重复性、系统性、大容量性,复习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针对单一知识点复习很难使学生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所以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应有意识地鼓励辅导学生自己画出概念、规律及其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生可共同讨论总结、完善思维导图。生物化学知识的各章、各单元间不是完全孤立的,互相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辅导学生找出相关联系,将已有的思维导图再编织成一个大的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大的知识网络体系。整个过程其乐无穷,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的自学探究。

3.5运用思维导图,复习巩固

学生可以在课后用5分钟快速浏览知识要点,然后回忆每个要点包含的知识。回忆过程是知识再现和再加工的过程,这样知识可以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提高保持效果,且在提取时也可获得更多的线索。

3.6运用思维导图,促进了师生沟通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渴望从周围人那里感受到温暖、关爱、同情、尊敬、认可等。人性化教育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对学生信任、理解、关心和无条件地关注身心健康、尊重情感、欣赏赞扬优点等,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关系,满足学生渴望关爱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4]。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能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提高学习兴趣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能促进学生主动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建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形成规律;能作为元认知工具,使学生有机会反思学习;能使学生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经验,使更多的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2]。思维导图由学生自行绘制、自我规划与自主调整,学生不但能自由地表述观点和描绘自己的思考过程,且给学生想象的自由空间,拓展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许孟琴.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张晶,夏海萍,陆璐等.思维导图在高职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167-168

[4]托娅,乔爱玲.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原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