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分析

王东

秦皇岛市海港区东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放射技术是一种依据物理学原理所逐渐发展起来的技术手段,而医学影像技术则是医学物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及物理学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和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对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功能以及诊断疾病、脏器形态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的对放射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医疗设备数字化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平板型;数字化影像技术;放射医学

近些年以来,放射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得以不断创新,而放射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的数字时代,影像技术的研究怎样充分及正确的对设备加以使用,并且将诸多的不利因素切实的克服,在尽可能将患者的损伤及痛苦减少的基础上,快速的获取直观、真实以及与临床需要相满足的影响,已经成为医疗医学界热烈探讨及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由此可见,研究放射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X射线技术

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一种电磁波。X射线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射线,但是,X射线在与一些化合物的作用中能够产生荧光,通过荧光可以展现出来;其能够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能够产生折射、反射现象,其能够穿透物质,但是X射线对不同的物质的穿透能力是不同的,X射线能够使人体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电离的现象,对活体细胞会产生破坏作用。利用X射线对人体组织器官病变的检查诊断中,不同的组织器官对X线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受损害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放射医学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X射线影像不是特别清晰,图像的分辨率是比较低的,上世纪50年代之后,放射医学技术实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已经研发出了一定的成像系统。在上世界7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被广泛的研发,并被应用到X射线检查诊断中,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将医学影像技术推向了高峰[1]。在上世纪80年代,磁共振等开始应用到医学的检查诊断中。这些影像检查诊断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在使用中相互结合,帮助医生对人体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患者进行准确有效治疗。在一般的诊断中,X射线应用的是最广泛的,几乎近80%的诊断都是运用X射线的。现在,不同型号的X射线机被广泛的应用于大小医院中,在诊断中也开始使用X射线电视设备。医务人员借助这些先进的设备能够减少劳动强度,并且利用数字化的影像处理方法能够使图像更加的清晰。

2.磁共振成像

所谓磁共振成像即MRI,具体指的是借助于磁场中原子核所产生的信号而对成像重建的影像技术。在1946年Purcell和Block便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发现,并且将其在化学分析上应用,进而核磁共振波谱学形成。在1973年,Lauterbur将MRI成像技术发表出来,使得核磁共振在临床医学领域得以应用。为了能够将其成像的基础加以准确的反映,防止与核素成像产生混淆,目前已将把核磁共振改名为磁共振成像,此成像技术不存在任何的骨性伪影及放射线损害,可以多参数及多方面的成像,具备较高分辨软组织的能力,不用使用对比剂便能够将独特的血管结构优势显示出来。

3.CT成像技术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hy)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与X射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1969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功的一种断层摄影装置[2]。CT是借助X线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进行检查的技术,其能够实现对人体某一厚度层面的扫描。在CT成像中,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对通过人体某一厚度层面的X射线量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由通过显示器或者医用胶片将被检查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像显示出来,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将放射医学技术与CT成像技术结合,能够运用数字影像进行诊断。数字影像的应用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变革。CT成像技术的分辨率非常高,而且其能够实现三维的立体成像,其密度分辨率也非常高。近年来,多排螺旋CT影像技术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它是在X射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在大的范围内诊断,而且诊断的速度快,而且还可以借助后处理技术,对人体器官和组织进行任意角度的观察,借助三维立体的图像能够分析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不仅仅能够显示横断面,还能显示人体某一器官组织的立体图形。

4.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成像技术主要包括采用CMOS器件或电荷耦合器及线扫描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成像板技术。其中,成像板技术是一种将传统胶片增感屏代替进行照相,然后在胶片上记录的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大体上又划分成间接及直接两大结构类型。间接FPT是由荧光体层或者闪烁体加TFT阵列加非品硅层所构成的平板检测器。CMOS器件、线扫描技术及电荷耦合器等技术结构上有CMOS或CCD、光学系统、可见光转换屏,而直接FPT结构则是由薄膜半导体阵列及非品硒所构成的一种平板检测器。

5.分子影像

近些年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纤维分辨能力,并且其可视范围已经逐渐的拓展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进而将以往传统的医学影像学仅仅能够对病理学改变及解剖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加以切实的改变。正是因为医学影像技术与基础学科诸如分子生物学的互相融合交叉,这便为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分子影像学的改变是于1999年所提出来的,所谓分子影像学具体指的是活体状态在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采用影像学定量研究以及定性研究生物过程。迄今为止,分子影像学的主要成像技术有光学及核医学成像技术、MRI[3]。有相当一部分的有识之士普遍的认为,治疗与诊断兼备的放射学由于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所以,分子影像学应当涵盖分子层面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荣报.现代影视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07(10):64-65.

[2]王津京,陈玉荣.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卫生影视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15,03(23):20-22.

[3]王津京.VOD视频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0(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