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对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分析针对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多吉卓玛

西藏山南市妇幼保健院856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方法。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局部减压。结果:护理24h后观察组肿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减压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问题。

关键词:早产儿;营养液渗漏;护理;效果

对于长时间无法经口进行喂养的早产儿,通过采取静脉营养液支持治疗,可以维持早产儿热卡,促进早产儿良好的生长和发育。在临床中常采取外周静脉营养液治疗,但由于早产儿的皮肤及血管儿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时非常容易出现营养液渗漏情况,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特别是渗漏量较多时发生于早产儿足、背部、眉弓上方等,不喂食容易增加局部组织张力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同时也容易引发早产儿全身性感染,造成患儿残疾。因而做好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将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发生静脉营养液渗漏的早产儿8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法分组,并依次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资料:42例,男23例,女19例;胎龄(32.62±1.26)周。对照组:共计42例,男20例,女22例;胎龄(32.75±1.31)周。两组早产儿的线性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观察到早产儿发生营养液渗漏之后需要即刻停止营养液静脉输注,同时需要立刻拔出其留置针。涂擦喜辽妥,用纱布覆盖2小时,并对新生儿肿胀部位进行覆盖。上述操作每日进行四次,每次覆盖30min。观察组早产儿则在该基础上联合采取局部减压法。当发现早产儿发生营养液渗漏情况时,需要立即停止进行营养液输注,同时需要保留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同时连接好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并对留置针的位置进行妥善固定。对患儿血管滞留的营养液进行回收处理,直到抽出患儿血液为止,方可拔出其静脉留置针。应用浓度为0.5%的碘伏溶液对患儿肿胀部位进行消毒,并应用无菌治疗巾在肿胀处进行覆盖。护士配带无菌手套,应用7号针头对肿胀处进行垂直进针,深度大约为0.5cm,针尖距离约为0.5cm,确保穿刺点能够遍及患儿肿胀部位。之后应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进行擦拭,并对肿胀部位进行挤压,促进渗漏营养液完全排出。以上操作完成之后涂擦喜辽妥,用纱布覆盖2小时,并对患处进行包裹。之后晾干纱布,在3h之后再次用50%的喜辽妥对纱布进行浸湿后,覆盖于肿胀处。以上操作,每天需进行四次,每次操作时间约为30min。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护理24h之后对其肿胀部位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显著消退:局部肿胀的周径缩小超过1cm;部分消退:局部肿胀的周径缩小达0.5~1cm;未消退:局部肿胀的周径缩小小于0.5cm。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肿胀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完全消退率和明显消退率均较对照组患儿更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患儿的肿胀改善情况比较[n(%)]

新生儿的皮肤表皮角化层相对较薄,并且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松弛,非常容易出现脱落,而表皮和真皮两者之间基底膜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而表皮和真皮两者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非常容易出现分离。以上结构特点,导致新生儿的表皮防护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损伤[2]。特别是由于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其皮肤发育状况更不完善,因此当出现输液外渗情况下,早产儿的皮肤所遭受的刺激则会更加明显。因而在此时立即摘除早产儿薄膜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并且容易产生表皮屏障,导致患儿皮肤感染。而通过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对薄膜进行润湿之后能够降低患儿的薄膜粘性,有助于防止再揭膜时对受损表皮形成再次损伤,因此也为患儿皮肤的有效修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早产儿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加上临床中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许多早产儿在发现其营养液外漏均为重度,有些患儿可能出现水泡[3]。特别是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其皮肤的抵抗能力较差,再加上治疗期间药物刺激容易引发炎症性反应,因此局部皮肤更容易出现感染。而此时通过及时进行减压处理,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恢复,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降低患儿皮肤感染发生风险。通过应用喜辽妥对患儿患处皮肤进行湿敷,主要是发挥喜辽妥溶液具有的高渗功能,实现消炎和去肿疗效。与此同时,喜辽妥溶液也可以对患儿神经肌肉的传导阻滞形成促进和恢复作用,促使血管平滑肌更为松弛[4]。因此有利于促进患儿局部血液循环,因此能够促进肢体肿胀快速消除,实现缓解肿胀的护理干预目标。

综上所述,局部减压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蒋莹.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液外渗的护理及干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

[2]吴瑶瑶,徐春苗,王建平.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液外渗的护理评估及干预[J].海峡药学,2010,22(09).

[3]田素莉.早产儿静脉营养液渗漏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4).

[4]周雁娟.80例早产儿静脉营养液外渗的护理与早期干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