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趣味识字法

廖世梅

富宁县第四小学云南文山663400

【摘要】语文,生活中无处不在,广告、语言、歌曲等等各个领域无不涉及语文,这其间一句话、一个词都是由一个字一个字堆砌而成的,可是以往的识字方式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使得整个识字过程缺乏了灵活性,缺乏了新意,最后让学生彻底没有了兴趣,本文将从字谜式、组合式、叠加式、“变魔术”等方面为识字增添光彩。

【关键词】识字;字谜式;组合式;叠加式;“变魔术”

识字,是收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源头,是学生发展思维、阅读世界的过程。教育专家提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而趣味识字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意味着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识字过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尽可能在语文识字中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识字应该引导学生用主动积极的思维深入探索字的奥秘,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识字带来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识字实践。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真正使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真自主,真感悟,真体验,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字谜式

在识字过程中,编字谜能够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能够自由自主的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中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说: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两个月亮是朋友→“朋”;一个人靠在木头上休息→“休”;一口吃掉牛尾巴→“告”……同学们不仅能结合课本上出现的生字编字谜,还把这种学习方式扩展到了课外生活中,把所见所闻加以联想变成字谜,让生字瞬间活跃起来,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生字,还为硬生生的生字学习增添了乐趣,反而更乐意去探索、学习。

二、组合式

所谓组合式就是利用原有的生字增或者减来实现生字的组合,从而完成一个新的生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的是孩子们原有基础的牢固程度,而且加以创新,他们可以边读边想,可以边读边画,可以边读边背,当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字时,他们就会学得愉快、轻松,也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才会把识字当作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被逼的被动学习。

(一)熟字加笔画、部首

例如在讲到“侮”的时候,我先提出“每”字,尝试让学生用加笔画的方式去学习。在这里同学们即可以在他的基础上回想自己所学的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联想出那些字,鼓励学生动笔写一写,让学生进行自主筛选,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识字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利用一个熟悉的字便把带有“每”字的生字:梅、莓、海等复习了一遍,顺便又巩固了新字“侮”,如此一来,等学生下次遇到的时候就会立即联想起来。此方法还适用于熟字去偏旁。

(二)拆部件、加笔画

例如:学习“天”字,同学们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的肩膀上加两根扁担变成“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用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再比如说学习“爱”字的时候,学生打他拆分开,配上儿歌“爪字头,找朋友,真可爱。”如此一来,孩子们便轻松地掌握了生字。

三、叠加式

利用“聚沙成塔”的模式,把生字叠加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字,让学生懂得好的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稳固性,复习兼学习一起,例如说:一木为“木”,两木成“林”,三木成“森”;一口为口,两口为“吕”,三口为“品”;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等“品字形”结构的字都可以用此方法学习积累。

四、“变魔术”

魔术的神奇在于变化莫测,而生字的魔术则是把熟悉的简单的字通过变化变成新字。如,“日”字,同学们让他变幻成了“电、甲、申、田、由、白、百、目、旦”等,“木”字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魔术当中来,每一个孩子都是魔术师,在游戏当中,孩子们不断的变幻,巩固了生字。

生活中处处有课堂,课堂处处有生活,让孩子们身处课堂,延伸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的情感不同,经验能力也不同,教师也不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不能靠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因此,只有这样,在趣味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得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得以培养和提高。只有实施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让趣味性在语文课堂上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