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2

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曾海涓刘文伟覃艳玲徐薇李兰晴

曾海涓刘文伟覃艳玲徐薇李兰晴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作者简介:曾海涓(1978),女,广西南宁市人,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的临床护理工作。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合同编号s20131102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发病212周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传统的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2组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4周、8周、12周进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治疗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康复早期介入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8901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发生早容易被当成是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所附带的一系列功能障碍而被忽略,平衡功能障碍与跌倒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1]。研究表明病情稳定后24h内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护理[2]。本文对我科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入组病人均满足以下条件: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可服从指导;有平衡功能障碍,能保持独自站立60s以上;无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发作,心功能良好,无其他限制活动的合并症;有前庭、视觉、本体感受器,异常的不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2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障碍均无明显异常(P>005)。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男女平均年龄(岁)脑出血脑梗塞

对照组40301058±222416

治疗组40281255±282218

2方法

21对照组:予降颅压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结合针灸、高压氧、站立床训练。

22治疗组:在采取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221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①首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医务人员要耐心、负责、积极、热情,稳定患者情绪,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使患者感到放松、平静并信任医护人员,愿意向医生、护士倾诉心声。②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与之探讨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使其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并有意识的介绍一些实例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心理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勇敢的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对于焦虑情绪的患者,首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伤残程度及康复治疗后可能的恢复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帮助,消除各种疑虑,消除孤独感。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放松训练的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放松躯体肌肉,以达到情绪稳定的状态。④对恐惧情绪的患者,可采取认知疗法,纠正患者错误地认知观,比如有些患者对病情估计过重与实际不相符,认为自己治不好。此时医护人员要进行耐心的开导和启发,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对疾病有份夸大的错误认知,而这种过度担心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治疗的后续进展。⑤对抑郁情绪的患者,脑卒中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久治不愈的特点,所以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333%[3]。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应主动和患者深入交流,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消极情绪,比如认为自己不应该得病,怨天尤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悲观失望等,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其头脑中绝对化、概括化和糟糕之极的不良认知模式,积极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成功的实例引导患者,给予适时指导,解除抑郁情绪。

222平衡训练: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予以传统的三级平衡功能训练,在训练时应遵循训练的基本原则:(1)训练从大支持基底开始,逐步过渡到小支持基底;(2)偏离稳定位置的幅度由小到大:(3)根据患者能力可改变支持基底的平整度或稳定性进行训练。训练时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无不适为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步态,对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PROKIN平衡仪进行重心训练,患者在指导下通过踝关节带动平板监视器上的标记按设定路线移动,使患者随设定模式移动重心并保持,借此实现对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和提高重心转移能力。

2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床上活动训练、转移活动训练、自我照顾训练、家务活动训练。

3疗效评定

2组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4周、8周、12周进行动态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31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该量表共14项,包括坐到站、无支撑站立、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手臂前伸、弯腰拾物、转头向后看、原地转圈、双脚交替踏凳、前后脚直线站立和单腿站立14个动作,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予以记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累计最高分为56分,得分越高反映平衡功能越好,得分在40分以下,提示有跌倒的危险性。

3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ihel(modifiedBarihelindex,MBI)评分法。共1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60分以上者为生活基本自理,100分正常。

3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X±S及百分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两组康复训练前后Berg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4W治疗后8W治疗后12周

对照组40例1175±23071530±3917285±54163188±6768

治疗组40例1185±25681703±32933195±64173563±8866

表32组康复训练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4W治疗后8W治疗后12周

对照组40例198±13921310±13855443±15235478±16242

治疗组40例161±12003372±12984521±13443550±13386

4讨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保持平衡,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完成,都依赖于有效的平衡功能[4],平衡与姿势的控制和自理能力密切相关[56]。正常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正常的肌张力、适当的感觉输入,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觉得信息输入、大脑的整合作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以及骨骼肌系统等方面综合作用,使身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以保持平衡。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肌张力、肌力异常,运动控制障碍,最终产生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离床进行吃饭、穿衣、洗漱等ADL活动的实现有赖于平衡能力的提高和移动性活动的完成[7]。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数据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往往出现焦虑、恐惧、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特点及睡眠障碍、全身疲劳等身体反应,这些均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因此要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疏导和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地认知模式,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未来的生活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使患者早日适应残疾后的生活,最终使患者真正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enzHB,lprdSR,FitzqatrikRC,etalAstructuralequationmodelrelatingimpairedsensorimotorfunction,fearoffallingandgaitpatternsinolderpeople[J].GaitPosture,2007,25(2):243

[2]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379

[3]张子平,谢元元,张娴.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3141315

[4]张蕙,吴毅,胡永善.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30131

[5]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

[6]南登昆.实用物理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0231

[7]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