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废气的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环境监测中废气的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

钱维丽

嘉兴聚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100

摘要: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目前我国发展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污染治理工作中,对污染源中的废气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非常重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监测流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工业化所产生的废气物也在不断地增多,这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超限度的废气物使地球的自我恢复能力逐渐减弱。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一、废气监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对于环境废气污染进行一定监测,其工作环境恶劣。在整个废气监测过程中,不但会产生噪声,有毒气体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由于该工作常处于高温状态下,对于相关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有关单位和部门严格要求相关监测工作人员要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并对其进行安全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其安全防护工作的意识,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其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1.对于监测工作人员来说,安全防护设备对其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缓解对其身体健康的保护,需要相关监测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增加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在工作中掌握熟练的监测技术,使其能够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的运用,从而保障自身安全。

2.在监测工作运行阶段,我们需要选择采样孔及挖设,并依照周围环境检测的要求,来确保其能够满足与自身负压的状态。在该条件小下,废气检测还需要定位点的检测,确保整个过程无误之后在进行监测。

3.再废气检测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对现场实际的状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依照实际要求准备辅助工具和设施。

二、环境监测中废气监测的基本流程

1.监测准备工作。废气监测工作需要将监测数据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监测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工作,通过对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深入了解现场情况,对污染源的性质特点、污染源的排放设施的位置与排放口的分配进行分析,进而将各项报告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与调试,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与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采样点设置。采样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照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修改单执行。在废气监测阶段,需要布设采样点,并根据国家环境污染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排放点的测算。采样位置应避开对监测人员的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并优先选择垂直管段,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在检测的基本需求下,找出最佳采样位置。样品采集阶段,应对采集过程进行控制,把握检测截面,进而保证监测流量的稳定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在检测过程中,采样点的调整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基本条件进行,进行排放点的布置与周围监测环境的情况处理,这种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因此,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的有效性,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对采样点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克服其中存在的问题。

3.样品采集工作。首先,采样点设置完成后,要经过合理的布置与分配进行样品的采集。考虑监测质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要将样品采集的各个环节做好。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方式,选用适当的样品采集方式。监测部门通常采用的监测方式主要是连续采样与间隔采样2种。采样操作仪器需要提前设置日期、时间、气压,确认其圆形烟道的输入环数、直径等参数,并在烟尘采集样管上标注。通过自动或跟踪取样的形式,输入滤筒的编号以及采样时间。在采样工作开始前与结束阶段,需要将采样嘴背对着气流,防止出现正吹或倒抽。经过全面的废气检测工作,保障其中相关参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尽量避免参数存在的偏差问题,保证样品的采集时间与目标需求保持一致。

三、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质量控制

1.滤筒质量。过滤筒是污染源废气监测中采集样品的必备器具,负责对样品的采集量进行衡量,确定其是否符合监测技术指标。因此,过滤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过滤筒的采购环节,要严把过滤筒的质量关,对产品进行全面地检查,确定其符合我国监测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与监测项目的实际需求。首先,要对过滤筒的管壁进行严格地检查,确保其完成度合格、完成质量达标,避免出现筒壁中有穿孔或是筒壁不光滑的现象。其次,要注意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项目中实际用到的监测器具挑选过滤筒的型号,确定两者之间有较高的吻合度。过滤筒选定后,在对废气的监测过程中,还应明确过滤筒自身的实际重量,称重应在恒温的条件下进行,尽量避免空气湿度等因素对其重量造成影响,导致称重数据有误,从而影响监测结果。

2.工况、排量测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工况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有可能导致排放量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且工况的具体条件不同,其所排放废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也不同,因此,该环节的测定对监测结果的质量会造成影响,应加强重视。在现行的监测工作中,对具体各个时段期间排放源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不十分清楚,这是不科学的。在进行监测之前,应对污染源正常工作时的负荷量进行确定。首先,要分时段对排放量进行测量,通过不同时段之间测量数据的变化,得到所需的参量。其次,要在所获取的各个时段内的测量值中,找到一个相对能代表排放情况的中间值,以此来确定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最后,要对工况、排量测定进行较精确的量化,建立一个较全面、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参照系。总之,要保障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废气的实际排放量与各个时间段的具体排放情况。

3.监测方法的更新。以火电厂颗粒物监测为例。在火电企业排放标准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火电企业运用多种处理技术处理烟气中的污染物质,导致在排气筒监测位置的含湿量非常大。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157-1996)修改单的规定,滤筒在称量前后都要经过1h的105℃的烘干,但是采样完成后湿度过高的滤筒在1h内无法烘干到原来的湿度范围,导致称量结果偏高,甚至由于没有完全烘干导致排放浓度超标,影响了企业的环境守法诚信度。目前已经有不少仪器公司正在研发新型的采样器具,用于解决湿度过高的问题,但是国家还没有颁布新的技术规范,与监测工作的实际有些脱节,应当加快新方法的研究和方法的确认。

环境污染中废气的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废气监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但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监测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这要求监测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监测技能,这需要监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和监测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促进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倩.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安全防护与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151+153.

[2]钱瑞.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8):99-100.

[3]李浩.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005):134-135.